银行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
据波士顿咨询一项涉及350家银行的调查显示,近年全球银行业绩效下滑,即便在宏观经济基本面良好时,仍有近50%的公司银行业务部门资本回报率低于预期。
中国银行业状况亦不容乐观,2019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86%,与前两年相比持续上升。
银行业为了求生,一方面拼命“开源”,拉存款、卖黄金、卖理财、卖保险、办网银……
然而却表现平平,就拿理财产品来说,截至2019年7月,银行理财平均预期收益率连续17个月下降,跌至4.16%。
另一方面,银行“节流”起来也毫不手软。彭博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50多家银行宣布裁员,计划裁员77780人,创下2015年以来的最高纪录,其中尤以欧洲为甚,占全部裁员计划的近82%。
陷入困境的德意志银行更是“一马当先”,计划到2022年裁员1.8万人,接近其员工总数的20%。
然而,这似乎远远止不住银行业走下坡的颓势,部分银行业务仍停不下收缩的步伐,比如瑞士引以为傲的私人银行数量自2010年的163家就下降至2019年初的101家,缩水近40%。
凡此种种,似乎都在表明银行业再难“重回旧日荣光”。
不可否认,当货币与实物脱钩全面进入主权信用货币时代,银行作为货币“无中生有”的重要一环,处在金融资源分配的核心地位。
然而,时过境迁,在百年一遇大变局的当下,“慢半拍”的银行已经难以适应新的金融形势和时代需求。
眼下,传统银行既跟不上时代变革的节奏,又难以阻挡科技创新的滚滚洪流,告别“躺着赚钱”只是个开始,在可预见的下个时代,银行不断被取代、肢解,甚至消亡已是大势所趋。
正如影片《超体》所展示的那样,当女主角露西的大脑开放到100%时,她消失了。银行也是如此。
当银行发展到极致时,银行也将不复存在。
本文选摘自《福卡分析(上海)》2020年第6期《银行消亡在下一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