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对于未来中心城区崛起的核心要点,可总结为24字:找回空间优势、发挥组织优势、迎接体验经济、利用资本经济。
中心城区作为城市重要的要素集中地,一度是各大小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核心。
然而,随着城市不断外扩,新城的建设以及城市多个中心的形成,再加上中心城区商务、商业成本不断高企,中心城区活力衰退或者“内城衰败”成为城市化过程的一个普遍现象,特别是在大中城市尤为明显。
由此,如何再次激发中心城区活力,重塑以中心城区为载体的服务功能成为各层级政府在未来规划过程中普遍面临的难题。
中心城区所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内外的客观变量。
一方面,中心城区寸土寸金,在“稀有”、“保值”概念下,商住成本不断提升,对商业形成挤压。
雪上加霜的是,电商的釜底抽薪,同类竞争过度,商业地产进入集中爆发期等背景性变化更使得商业陷入死局。
另一方面,传统商业转型的内在诉求已难以回避。中心城区不少传统商业大楼虽代表了经典消费场所的巅峰,但高成本已越来越无法支撑其现有模式的豪华,如何将此类拥有大空间优势的载体从“做经典极致”切换到“做体验匹配”将是未来直面的挑战。
01
“互联网+”概念的误区
面对种种挑战,拥抱互联网看似是各地中心城区摆脱困境的不二选择,但若一味跟风“互联网+”概念,其结果往往会被引入误区。
其一,利用互联网不成反被互联网摧毁。
互联网釜底抽薪式的冲击导致中心城区商业陷入混乱、困惑、恐惧,本以为简单嫁接三大接入口(WIFI、APP、微信)便是转向智慧商圈,并可凭借此突围而出,殊不知闻风而动搞移动支付、互联网支付等实则是病急乱投医。
且不说信息供给的精准化、物流环节的便利化、支付方式的多样化看似提高了购物人群的效率,实则却是“利商家,弊商圈”,结果是人气的抽空反倒成全了互联网企业,却加速了地方自身商业塌陷的步伐。
其二,即便是利用互联网,却仅嫁接了皮毛。
从当下主流来看,诸多城市提出所谓的“智慧商圈”很大程度上仍属于智能化的应用,其本质是“实体店+互联网”的O2O模式。
用互联网的虚加上品牌店的实虽是传统商业版本升级的途径之一,但现有模式更多只是跟风而已。
有别于以前两大误区,真正的利用互联网是要引领大数据而不是制造与被动。
一般而言,企业对于大数据的利用大致可分为数据制造——数据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引领四个层级。
对于商家而言,通过分析消费数据、上网数据、客户行为数据等各种细节数据固然会对于客户的了解变得客观和科学,但倘若仅以电商化来达到更便利、更精准的营销目的,充其量只能算作是对信息本身的利用。
况且,即使商家利用互联网均实现了“点对点”的精准营销也并不代表着商业中心的成功,毕竟对于整个商圈而言,目的性消费仅是其一。
如何充分利用购物空间,为更量大面广的休闲购物、体验购物人群构建业态、行业虚实之间的“连廊”才是激发商业活力的要害。
因此,真正的引领是凭借大数据挖掘那些“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消费需求,并通过对服务形式、整体业态上的创新和调整来吸引人气。
02
出路在于消费版本升级
综上可见,“互联”并非中心城市崛起的万能钥匙,其未来出路还在于消费版本的升级。
众所周知,城市过去的基本功能是围绕商品、信息和金融的经典交易,而未来中心城区的重新崛起很大程度上却要以三大核心要素来颠覆传统。
1)体验。
相比过去注重物品使用价值的消费习惯,未来消费者将更愿意为体验和服务买单。
但与CBD式(综合性购物)体验消费1.0版本不同的是,体验2.0版不仅仅是休闲、餐饮、娱乐的功能打包,更是要将文化、时尚、生活理念等最新元素融入商业,并形成与之相匹配的新业态,以此实现对客流的重新集聚,如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结合的新天地、将艺术和时尚堆砌成新锐生活方式的三里屯VILLAGE、将顾客服务体验做到极致的朝阳大悦城等。
2)交流。
如果说电子商务是技术驱动的商品交易,那么面对面交流就是情感驱动的产品服务,而未来吸引消费的核心竞争力正是服务。
一方面,在电商平台质量参差不齐、权益保障相关法律制度相对缺位的背景下,面对面交流是从根本上解决交易的信誉问题;
另一方面,当所有标准化的产品和服务被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所占领,产品和服务很大程度将取决于个性化,即必须通过人的行为去干预。
鉴于此,电子商务的便利注定替代不了人与人、面对面直接交流的需求。
3)作秀。
当中心城区赖以生存的“租金模式”难以为继,特大城市核心区通过每天有秀、每周大秀、每月全国秀、每季国际秀、每年全球秀的“吸粉模式”既是抓眼球、引人气的营销策略,同时也是战略转型(由空间出租转向品牌培育)的一大契机。
如举办了四年的北京时装周,在故宫宝蕴楼、太庙、王府井、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华世纪坛、水立方、朝阳大悦城、方恒国际中心、方恒时尚中心等首都时尚文化地标盛大举办,形成了每年一个新地标与常态地标联动的打法,唤起参与品牌与设计师与首都城市文化更加深度的融合。
不难预见,“作秀”将成为未来各地增加商业魅力,产生增值效益的新途径。
03
利用好支点与杠杆
由上推断,未来中心城区的升级版、竞争版将不再是比政策、拼优惠,而是取决于谁能充分结合以上三大要素,并将由此形成的差异度发挥到极致。
但鉴于中心城区往往就是10平方公里左右的空间,从这个意义上讲,其崛起的要诀在于:既要在大数据上利用互联网,又要在消费上去互联网化,还要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注入无限的创意和体验,更要通过专业的服务使其大发展。
当然,除找准方向外,中心城区要形成真正的核心竞争力,还需找到足以撬动整体升级的支点与杠杆,即一方面,政府要发挥新的组织功能;另一方面,企业则需要主动自组织,同时利用资本杠杆的力量撬动转型升级。
概括而言,对于未来中心城区崛起的核心要点,可总结为24字:找回空间优势、发挥组织优势、迎接体验经济、利用资本经济。
福卡智库在地方经济发展,包括城市战略、区域规划、园区规划、高科技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方面积累大量的经验,客户群以上海为中心,覆盖长三角,辐射至全国各省市自治区。
近期主要相关项目:
舟山对接上海发展思路研究
《川沙新镇安商稳商和营商环境提升》调研报告
安徽省十四五参与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研究
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十四五’前期思路研究
锡东新城商务区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研究
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无锡深度对接上海思路研究
关于军工路地区转型发展的研究
青浦区“十四五”服务业发展思路研究
“十四五”时期泰州市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思路研究
“十四五”时期泰州市新经济培育思路举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