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仿佛被一场新冠病毒疫情“激活”了!
苏州吴江的刚松防护本来已是一家研发、生产防护服装、防护手套、医用纺织品、医用无纺布制品的破产企业,未料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吴江法院竟然亲自出面现场作出许可该企业恢复生产的决定;
无独有偶,浙江宁波某医疗器械公司本因担保之债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疫情突发后,浙江省宁海县人民法院同样亲自发来信用修复决定书“解除封印”支持其加大生产。
除了口罩、消毒液等生产企业外,空气净化器、消毒柜和清洁机等健康类家电企业也都咸鱼翻身了。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无数制造企业从“命悬一线”到“起死回生”,而国内不少其它类型的制造企业也在“自救”中纷纷玩起了跨界。
最大的手机代工厂富士康“半路出家”导入口罩生产线,截至3月1日龙华科技园区累计交货数量已达400万只;上汽通用五菱在此次疫情中也没闲着,不仅喊出“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的口号,甚至把供应商一块拉上“摇身一变”转战口罩生产了。
可无论疫情爆发后部分制造业有多红火,都掩盖不了整体制造业受冲击最大的事实!
2月国家统计局制造业PMI指数(采购经理人指数)降至35.7%,远低于调查预估中值46%和1月的50%,并创该数据有记录以来新低。
这与财新制造业PMI走势一致。财新中国制造业PMI骤降至40.3%,创2004年4月调查开启以来的最低纪录,甚至低于2008年11月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时的40.9%。
如此“一热一冷”的魔幻场景,让人不禁疑问:国家会不会就此猛回头学美国“弃三(三产服务业)保二(二产制造业)”?
制造业未来究竟该如何走?
其实,正如疫情只是暂时的,与防疫急需物资生产相关的制造业“日进斗金”的日子,也只是暂时的、阶段性的。
疫情的确放大了制造业的作用,但往往最可怕的也恰恰是遇到困难就走回头路。
换个视角看,此次疫情恰好把中国制造业一直不愿直视的痛点给暴露出来了,不单会倒逼制造业加快转型升级,自动化设备泛化、减少人工依赖的痛点在疫情肆虐下也将得到进一步强化。
从长远来看,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必然将沿着两大纵横坐标延展,制造业体量将继续庞大,但就业将大幅减少,公司也将减少。
本文选摘自《福卡分析(上海)》2020年第10期《制造业两难:冲击最大?依赖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