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越复杂,越要看福卡!
我们破解复杂,预判未来!
福卡智库理论研究中心每周针对社会热点问题召开选题研讨会,进行热点、亮点讨论,为后续深入研究确定方向。
以下为本周选题讨论会的部分重点内容:
原以为中国控制住疫情世界就可太平,却不料,中国的疫情控制住了,逐步复工复产了,海外却失控了。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发布的实时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北京时间4日4时32分,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已突破108万例,达1088878例,死亡病例达58382例。 疫情的重灾区也由中国武汉先后转移到欧洲和美国,且在欧美扩散的速度超出预期。美国已有30个州被批准宣告进入“重大灾难状态”。截至北京时间4日4时32分,美国累计确诊270473例,成全球首个确诊超20万的国家;死亡病例6889例。 根据4月1日英国《每日邮报》的报道,美国疾控中心主任罗伯特·雷德菲尔德表示,美国新冠病毒感染者中有“多达25%”是无症状患者。这意味着,美国几乎无法做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因此,雷德菲尔德预判疫情或在24个月内持续影响人们的生活。 欧美疫情何时能得到有效控制尚不可知,疫情进一步扩散的隐忧已经潜伏。 印度疫情防控就是一大隐患。 作为一个拥有超过13亿人口的大国,印度疫情防控面临因贫困而导致的失控状态。其贫困人口聚集区,人口密集,空间逼仄,卫生状况堪忧,难以有效控制疫情的蔓延。 此外,印度目前最大的一个感染群至今仍有约9000人下落不明。这俨然是一枚隐形的连环雷。 曾担任印度医学研究理事会病毒学高级研究中心负责人的T·Jacob John称,印度的新冠肺炎疫情将来有可能比伊朗或意大利更加严重,感染者的数量可能多达10%的全国总人口,即大约为1.3亿人。 世卫组织紧急情况计划主任迈克·瑞安曾表示,虽然美国已经成为新冠疫情新的“震中”,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人类对抗新冠疫情能否取得决定性胜利,未来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印度控制该病毒的能力。 除了印度,非洲也是一个潜伏的“炸弹”。 目前,非洲地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国家数量已增至50个。根据非洲疾控中心4月2日公布的数据,非洲地区累计确诊病例已达6470例,死亡病例达241例。 不过,一些卫生专家分析认为,由于非洲大部分国家的新冠病毒检测能力非常有限,实际的感染人数应该远高于官方披露的数据。 更严重的是,非洲疫情防控最大的难题在于,大部分国家的公共医疗卫生体系都很薄弱,如缺乏防护物资、缺少医护人员、技术能力偏弱等。这都意味着非洲很难有效防控疫情,从而导致疫情不断蔓延。 疫情冲击之下,在美股大跌的“引领”下,全球股市开始跌跌不休模式。 至当地时间星期五下午收盘,美国道琼斯指数下跌360.91点,至21052.53点,跌幅1.7%;标准普尔500指数下跌1.5%,至2488.65点;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也回落1.5%,收于7373.08点。这是美国华尔街最近四年来的首次连续第三周下跌。 按季度来看,今年一季度全球股市下跌21%,创下自2008年四季度以来的最大跌幅。 安联首席经济顾问穆罕默德·埃里安(Mohamed El-Erian)表示,随着围绕冠状病毒大流行的不确定性持续存在,股市仍可能触及新低。 灾难还在加深,通过封城、隔离等方式有效控制疫情,为全球争得2个月的防控疫情时间的中国却成为众矢之的。 早在3月6日,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在接受美国媒体CNBC采访时就把美国在防疫工作上的“落后”归罪于中国,是由于与中国合作获取有关新冠病毒的数据“令人难以置信地沮丧”。 而早在2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首席科学家苏米娅·斯瓦米纳坦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在分享新冠肺炎相关数据和样本中展现的开放和透明度值得赞赏。 同时,蓬佩奥还无视北京和世界卫生组织官员对公众提出的避免使用“武汉病毒”这一可能煽动种族歧视的名称,在不同场合执意使用“武汉病毒”这一说法,直到3月25日七国集团(G7)外长会议上,还在使这种煽动性称呼。 并且,在会后新闻发布会上,还将矛头进一步指向中国,宣称“在世界解决这场危机后,在我们让每个经济体恢复稳定后,到那时,全世界会审视谁该为此事负责。”此言大有秋后算账之意。 美国MSNBC《Morning Joe》晨间新闻节目主持人Joe Scarborough在节目中表示,比起现在去争论病毒来源,美国应该和中国处好关系,先弄到口罩和其他设备提供给一线医护。等到疫情结束,再回过头解决。 不仅美国在把疫情防控不力的责任甩锅中国,英国也在如法炮制。 根据英国《卫报》报道,英国内阁办公室部长迈克尔·戈夫(Michael Gove)在接受英国BBC采访,谈及为何英国在应对新冠病毒疫情准备不充足的问题时,就说出了下面这段话:“去年12月中国就出现首个新冠病毒病例,但来自中国的报告并没有清楚地说明疫情的规模、特质和传染性。” 《卫报》还透露说,有消息称英国政府内部的资深官员和部长正准备和中国“清算”关于新冠疫情的“不实信息”。 显然,新冠病毒已经由全球性的公共卫生事件扩大、演化为全球性的经济问题、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 古罗马“安东尼瘟疫”造成罗马帝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死亡,大大削弱了罗马兵力;查士丁尼瘟疫使东罗马帝国元气大伤,走向崩溃;1348-1349年的黑死病促进了英国国情的改变,结束了中世纪的黑暗时代,迎来了新世界的曙光。 那么,这次新冠病毒疫情将会带来什么样的变化?今后的世界将会怎样? 福卡智库认为,疫情将让西方社会加速碎片化,中美经济天平也将发生倾斜。 疫情之下,粮食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根据日本《日经亚洲评论》杂志网站3月31日的报道,亚洲大米的主要产区——东南亚大米近来的供应情况似乎并不乐观。由于干旱导致大米重要出口国——泰国和越南的产量降低,国际大米价格暴涨。 世界第三大大米出口国——越南近日表示将暂停签署新的大米出口订单;此外,印度、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全球12国也相继出台限制粮食出口的措施。 随着疫情全球蔓延,上述诸多国家宣布禁止粮食出口,粮食危机的阴影浮现,多地出现了抢米抢油的现象。 对此,中国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副局长卢景波表示,中国粮食多年丰收,即使不进口也完全能保障国内市场需求。 不过,这样的表态显然还不足以让社会安心。 实际上,在民众直觉性的担忧背后,作为世界最大产粮国和最大粮食消费国,中国正对世界粮食产销产生极大影响。 2018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达到了13158亿斤(约6.58亿吨),虽然比2017年下降了0.6%,但依旧是全球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占全球粮食产量约为25%。 2019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6384万吨(13277亿斤),比2018年增加594万吨(119亿斤),增长0.9%,创历史最高水平,实现了“16连丰”。 这意味着14亿人口人均粮食占有量为474公斤,超过了国际公认的400公斤安全线。 在中国成为最大产粮国的同时,自2013年,中国也成为全球最大粮食进口国。 自2015年以来,中国每年进口粮食1亿吨-1.3亿吨,主要是饲料用粮、工业用粮和种子用粮等,其中进口大豆占比高达80%左右。 2019年全国进口谷物及谷物粉1785.1万吨,同比下滑12.8%;进口大豆8851.1万吨,同比增长0.5%;进口食用植物油953.3万吨,同比增长51.5%。 显然,中国如此庞大的产量和进口量将极大影响世界粮食格局。 早在1995年,美国地球政策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就推出长篇报告《谁来养活中国》,率先提出了“中国粮食威胁论”。 2008年,布朗也曾预判,“中国可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粮食进口国之一,以养活其不断增多的富裕人口”,再次对中国粮食安全问题表示了担忧。 从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来看,布朗的担忧似乎是杞人忧天,但不容忽视的是,中国目前的粮食安全是建立在有自给自足能力基础上的。一旦出现粮食灾害性问题,其影响重大。 而对世界来说,中国粮食进口量的大小,对世界粮价都将产生重大影响。 换个角度来说,中国要主导未来世界粮食市场,也要在战略上有所安排。 随着疫情全球蔓延,围绕疫情的各种吵架从国内吵到国际。 比如,方方日记就引发了左右之争、新旧之争;而关于抗疫方式则引发了制度、自由之争。 尽管日裔美国政治学家、《历史的终结》的作者撰文认为,美国应对新冠不力不是体制问题,但不得不说,在意识形态作祟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在疫情防控上被傲慢与偏见所左右,并没有采取有效的应对举措,而更多是把有效的应对措施打上中国制度的标签,采取拒绝态度。而疫情的加剧又逼迫其节节败退。停课、停工、封城、戴口罩等被拒绝的方式如今也成为其防疫疫情不得不采取的方式。 比如,在此前强调普通民众不需要戴口罩的德国,民调显示,大部分德国人赞成强制戴口罩;德国科学院4月3日发布的一份声明中也表示,广泛佩戴口罩、扩大检测能力是进一步遏制疫情的关键。 美国疾控中心也一改此前一直建议无症状的人不用戴口罩的说辞,在白宫的发布会上,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了美国疾控中心的最新防疫指南,建议民众可自愿佩戴布制口罩。 而为应对疫情的冲击,一直奉行自由市场经济的欧美也开始大手笔干预市场,从金融政策到财政政策,可谓开足马力。 实际上,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国家经济的权重已经大幅提升,此次疫情更是将让国家经济更多走到前台。 此次疫情的持续将让市场经济以及基于市场经济的相关价值理念受到冲击,伤痕累累。 疫情让经济活动逐渐消停下来,美国针对中国的寻衅滋事却没有因为疫情而停下脚步。 3月15日,美国派出航母和两栖攻击舰开赴南海海域展开航行训练,3月18日和3月19日,美国军机又接连两天闯入南海空域。 实际上,近期美国舰艇在南海的存在和活动强度都保持高强度军事活动态势,战舰、军机等频繁进出南海活动,海空侦查力量也密集展开各类侦查行动。 从在舆论上各种针对中国的指责和“甩锅”,到军事活动不断,美国如今正积极主动地对中国进行战略挑逗。 那么,中国将如何应对?未来将会呈现何种局面? 福卡智库认为,中国将通过战略挤压的方式来对冲美国的战略挑逗,这两种战略互相碰撞,难免会经常撞出火星。 3月30日,应中共上海市委老干部局之邀,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福卡智库首席经济学家王德培在线为上海市离退休干部作《化危为机、灾后振兴》的主题报告。 鉴于此次报告反响强烈,不少人反映单看视频还不够,有进一步清晰、精炼地掌握此次报告逻辑框架、概要的需求,王德培教授特别列了提纲以满足有关需求。 疫情态势 1)21世纪首场世界大战——人类与新冠病毒 病毒哪里来? 1)中国官方:人大立法禁止野生动物买卖和食用;最后有科学家查证定论 疫情趋势 1)美专家最极端死人220万,最理想是10——20万人 抗疫模式——病毒无国界、抗疫有国度 1)集体免疫:英德两专家意见(巴西、英国、西班牙、美国的社会现实) 救灾模式 1)用钱摆平的事不是事(美国撒钱)——疫情背后真实事 病毒罪过究竟有多大?疫情是导致当下危机还是诱发危机 四大“过”:产能过剩;金融过度;市场过快;地球过热 疫情加速百年一遇大变局的到来——复式时代 了解此次报告的更多内容,可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2)流氓病毒让全世界手忙脚乱
a)不按规矩出牌
b)复式病毒:呼吸系统+艾滋
c)无症状患者
d)阳转阴,阴转阳
e)隔离14天与潜伏24天
f)传染不衰减,并异化出40多个新品
2)美国翻手为云覆手为雨,频频改口(民主党片区;流感每年都有;甩锅中国;不知中国怎么测试;死20万人意味着政府工作到位)
3)Corona—19(德特里克堡泄露;壹号女军人;美国CDC主任听证会;意大利11月就有患者)
4)意大利提出开棺验尸,美国立马表态病毒来自自然界
5)赵立坚、崔天凯、胡锡进角色互有不同,外交有所变化
2)比尔盖茨的相关讲话
3)九三学社专家模型推导,4月4号届时美国将感染474万人,但公布可能在111万人(可检测)5月份高峰超1亿人
4)一年前美国有关权威机构就有报告,最终感染1亿1000万人,将有770万人需要住院治疗,死亡586000人;8月份在美国搞演习,10月份将报告上交美国总统;3月19日被《纽约时报》披露
5)疫苗最早8月份,前后需要1年,届时或许“集体免疫“了,况且疫苗仅仅是指事前管用
6)中国1月3日就通报美国及世卫组织,1月10日前美国就拿到了中国提供的病毒基因序列
2)有限抗疫:西方各主要国家的基本态势
3)有效抗疫:东北亚、中国、日韩、新加坡等
2)中国财税、金融、粮食都要硬;新基建老思路?
3)由改革开放到改革转型(5G为例)
4)中国灾后振兴的底气究竟在哪里?
1)世界政治由单极变多极(新三角时代)
2)世界经济:大西洋中心+太平洋中心
3)大市场+大政府
4)经济建设为中心与社会管理为中心
5)两个市场: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
6)两个资本:市场资本与国家资本
7)两个城市化趋势(以特大城市为中心的超级都市圈,以小城镇为节点的网格化趋势)
8)两个企业:显性企业与隐性企业
9)两个岛:金融安全岛与经济安全岛
10)两个组织:官方组织和社会组织
选题研讨会的详细、深度分析研判将发布于福卡智库内部研究报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