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以来,整个世界陷入“大封锁”状态,随之而来的是各国经济活动的停滞,全球经济遭受重创。
4月14日,IMF在最新一期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称,预计2020年全球经济将萎缩3%,为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糟经济衰退。其中,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将萎缩5.9%、7.5%和5.2%。此外,年内全球170多个国家人均收入亦将出现下降。
该预测是IMF基于全球多数国家疫情在今年第二季度达到峰值并在下半年消退的乐观情景假设下作出的。
相比IMF预测的经济衰退幅度,高盛公司4月14日预计美国第二季度的GDP比上季度下降35%,年化增长率将下降11%,整体失业率将高达15%,并称这种预计“甚至低估了形势的严重性”。
英国预算责任办公室4月14日警告说,如果疫情持续到6月,可能导致英国经济第二季度创纪录地收缩35%。英国经济今年总体将收缩12.8%。失业人数将增加210万,总失业人数达到340万。
方正证券以意大利疫情形势(悲观)和德国疫情形势(乐观)为假设情景,测算得出欧洲一、二季度GDP均将陷入负增长,其中二季度GDP增速将下跌到-27.7%至-18.2%。
对于美欧发达经济体来说,消费对GDP贡献最大,若消费需求急剧收缩,经济无法承受,衰退是必然的。
而对于新兴经济体而言,不仅面临因发达国家这一最终消费市场消费萎缩而失去外部市场,还面临全球风险偏好减弱导致资本流动空前逆转带来的额外挑战和货币压力,加上卫生系统薄弱,财政空间有限,经济衰退及债务压力堪忧。
正如《纽约时报》4月13日的一篇报道所说:经济衰退已经开始,唯一的分歧在于衰退最终会有多深、有多痛苦。
过去三周,全美国新申请失业救济人数已达到1700万,在许多城市每天前往救济网点申领一小袋食物的人群或车队绵延数公里;英国最新调查显示,有300万人因缺乏食物每天只能少吃一顿;
而在许多穷国,人们更面临一个可怕的“选择”:是外出打工死于新冠病毒感染还是待在家里死于饥饿?
衰退已成定局,未来全球会不会进入大萧条那样的长期衰退?
一种观点认为大概率不会。
因为导致1929年之后的大萧条与这一次经济衰退的原因不同,前者是整个经济在经历了比较长的扩张后进行的一个重新调整,这一次尽管也有调整方面的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是疫情,各国消费需求被压制,但生产能力还在,只要疫情得到缓解和控制,需求就会回升,产能也会得到释放。
而且,大萧条持续了至少10年,这次的衰退不需要那么长时间的大调整。
另外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全球将会进入慢性萧条。
持这种观点的人从经济学原理出发,认为要想把经济从衰退中拉出来,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增加有效需求,供给方面的发力、减税都没有效果。
而且,由于贫富差距分化、人口老龄化,以及财政实力的下降,欧美经济长期的停滞可能成为一种常态。
欧洲和日本已是负利率,利率已经没有下调空间,美联储也只能实施无限制的量化宽松,发达经济体应对经济衰退的政策空间越来越小,且这些政策又会进一步加剧贫富分化,导致最终需求的萎缩,并带来产业链向上的收缩,发展中国家外需也将受到波及。
福卡智库认为,当下全球形势已经从大疫情向大衰退转换,也就是说,在疫情诱发下,当下形势几乎可以用大衰退比肩大萧条。
那么,世界经济到底会衰退到什么程度?这场由大疫情诱发的大衰退到底会带来哪些变化?
4月27日下午,福卡智库咨询决策•圆桌会将就有关问题进行分析研讨,福卡智库首席经济学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王德培将为会员单位作主题报告——《疫情导致世界经济大衰退——后果评估》,对相关问题作更深入的分析预判。
由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首席经济学家王德培教授领衔的服务多元化的智库机构,为政府、企业量身研制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涉及金融、人工智能、区块链、机器人、文化创意等多个新兴行业。
福卡智库主办的小范围、高层次活动,会员制,通过解读政府政策、探讨敏感动向、把握发展机遇,为各界提供科学理性、前瞻可行的决策支持。加入福卡智库会员服务,带给您脑力冲击波,带您发现问题背后的真实逻辑,透过事件看清本质,预测行业、政策等未来走向。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福卡智库首席经济学家
主笔出版《中国经济2020》、《中国经济2019》、《中国经济2018》、《中国经济2017》、《中国经济2016》、《大趋势》、《无边界浪潮》、《人民币的未来》、《第四次金融大爆炸》等备受关注的预测专著。
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客座教授;常年为全国各级政府、各大高校、著名EMBA学院、央企、大型集团企业开设宏观经济形势、国家地方战略布局、顶层设计规划等前瞻性课程;领衔完成国家、省市级、央企、园区等重大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