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击疫情期间,“科技抗疫”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被称为“抗疫四大发明”的AI远程诊疗、基于大数据的智能防控“健康码”、无人物流“机器人小哥”和基于云技术的各种“云端互联”,以及3D打印制作防护设备、超级计算机辅助疫苗研发等科技成果,无不彰显了中国抗疫的科技色彩。
与此同时,由于疫情催化,数字经济也迎来新的发展窗口。最直观的比如,疫情防控期间各种云课堂、云办公、云会议等产生的流量海啸,使得作为支撑的云计算基础设施的需求超预期增长,“扩容”成为云计算行业的关键词。
随着市场对于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迫切需求迅速转化为相关板块的大涨,加上中央层面在短短一个月内就部署了多达5次“新基建”相关任务,“新基建”概念彻底大火。
事实上,新基建不仅在中国受到重视,世界各国也都在发力抢占技术高地、加快相关产业布局,特别是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处于低增长态势,加上此次疫情重创全球经济,更是亟待科技突破以挽救当前危机。
那么,“新基建”的确切内涵是什么?
按照最初的版本,“新基建”分为七大细分领域,即5G 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
4月20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对“新基建”作出权威解读: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主要包括3方面内容:
一是信息基础设施。主要是指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基础设施,比如,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
二是融合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而形成的融合基础设施,比如,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
三是创新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比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
同时,发改委表示,伴随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新基建”的内涵、外延也不会一成不变。
为方便比较,本文以社会上关注度较高,且作为发展“新基建”重要抓手的七大领域为基础,着重分析世界各国在几个关键领域的实力。
一、在5G网络方面,据全球移动供应商协会(GSA)统计,截至2020年3月底,全球123个国家的381个运营商宣布过它们正在投资建设5G,且40个国家的70个运营商提供了一项或多项符合3GPP标准的5G服务。
其中,美国致力于成为 5G 通信网络的领导者,要求赢得5G竞赛,不过其5G部署一直进展缓慢,稍滞后于中国;韩国则在2019年4月率先开始了5G的大规模商用,截至今年1月,韩国5G网络用户数量已超过490万;日本于2019年开始 5G 频谱拍卖,并计划在2020年扩大5G频谱资源,希望利用本届东京奥运会投资和使用更多5G技术。
按照美国国防部的看法,在5G领域,中国、韩国、美国和日本处于第一梯队,英国、德国和法国位于第二梯队,新加坡、俄罗斯和加拿大处于第三梯队。
截至2020年2月初,中国已开通了15.6万个5G基站,计划在2020年实现55万个5G基站的建设目标;韩国计划在其 85个城市建设23万个5G基站;美国计划建设60万个5G基站;日本计划在2024年底投资1万亿日元、修建约7万个5G基站;德国计划在未来三年时间内,建设4万个以上5G基站。
二、在人工智能技术领域,目前美国仍位居世界前沿,中国也在积极发展。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全球人工智能产业数据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3月,全球有5386家活跃人工智能企业,主要集中在美国和中国。
其中,美国有2169家活跃人工智能企业,占总数量的40.27%,主要集中在加州、纽约州和马萨诸塞州。中国大陆有1189家活跃人工智能企业,占总量的22.08%,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和江浙。英国、加拿大和印度分别有 404 家、303家和169家活跃企业,各占总量的7.50%、5.63%和3.14%。
德勤在 2019 年发布的《全球人工智能发展白皮书》中筛选的50家人工智能高增长企业中,有30家美国企业、14家中国企业、3家印度企业、1家英国企业、1家日本企业和 1 家以色列企业;并预计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由2018年的1.18万亿美元增长到到2025年的6.4万亿美元,主要集中在制造业、通讯传媒与服务业、自然资源与材料等行业。
三、数据中心是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数据中枢和算力载体,各国大型运营商仍然非常重视对数据中心的建设。
据 Synergy Research 统计,2019年超大规模运营商的资本支出增加了1%,但其针对数据中心的资本支出增加了11%。此外,2019年全球用于数据中心软硬件的支出达1520亿美元,其中公共云数据中心的支出占比高达37%。
其中,美国将大数据视为强化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率先将大数据从商业概念上升至国家战略,2019年全球资本支出规模最大的5家运营商,亚马逊、谷歌、微软、脸书和苹果,总部也均位于美国,反映出美国在大数据中心领域的强大实力。其余大规模支出运营商包括阿里巴巴、腾讯、IBM、京东、百度和甲骨文公司。
在欧洲,英国是最大的第三方数据中心市场,其次是德国和荷兰。德国对信息安全的重视也推动了其建设大数据中心的需求。今年2月,欧盟委员会发布《欧洲数据战略》,提出在2021到2027年投资40-60亿欧元,用于欧盟数据空间和云基础设施整合相关项目,德国作为欧盟的重要成员,该投资计划将可能进一步促进其大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
四、工业互联网是新工业革命的关键基础设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现实路径,是各国争相投入、不容有失的共同选择。
除了德国的“工业4.0”、美国的“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日本的“机器人新战略”等国家级战略外,英国、法国、韩国、印度、俄罗斯等众多国家也推出了一系列战略,均指向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平台化、智能化转型。
目前,美国、欧洲、亚太地区是工业互联网发展的重点区域。其中美国领先实力明显,不仅GE、微软、罗克韦尔、亚马逊等巨头积极布局,各类初创企业也着力前沿创新。欧洲工业巨头如西门子、博世、ABB、SAP等凭借自身在制造业的基础优势,亦进展迅速。
五、城际高速铁路、城际轨道交通是推进城市群一体化、都市圈同城化的“血脉”。随着环境问题的日趋严峻,因各国的需求不断扩大,全球城际高铁和城市轨交持续处于扩张的发展阶段。而目前,中国在这两个领域的建设都具有明显的领先优势。
中国高铁自不必说,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我国高速铁路覆盖80%以上大城市,运营里程达到3.5万公里,相对2018年2.9万公里增速超20%,占全球高铁运营里程2/3以上。不仅如此,中国高铁已经在泰国、巴西、墨西哥等国家和地区开展合作,辐射非洲、亚洲、欧洲、美洲等区域。
从高铁时速来看,日本作为最早发展高铁的国家,其代表的磁悬浮型高铁试验速度可达600km/h。近十年来中国发展迅猛,去年5月23日,中国时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浮试验样车在青岛下线。今年4月,浙江宣布将在上海与杭州之间建设磁悬浮超级高铁,时速超过600公里,是目前高铁速度的2倍。据此,全球最快磁悬浮高铁将落地中国。
城市轨交包括地铁、有轨电车和轻轨三类,三者运营里程分别占总运营里程数的 55.40%、39.65%和 4.95%。其中,有轨电车主要集中布局在欧洲地区,轻轨相对集中在亚洲地区。
根据《都市快轨交通》期刊上的数据显示,截至 2019 年底,全球共有 75 个国家和地区的 520 座城市开通了 28198.09 千米运营里程的城市轨道交通。中国城市轨道交通里程数为 6730.3 千米,为全球城市轨道交通里程数最高的经济体,其次为德国和美国,里程数分别为 3615.1 千米和1331.8 千米。
六,在新能源汽车充电桩领域,截至2019年,全球公共充电桩保有量达到92.7万个,其中2019年新增29.9万,包括美国1.11万、欧洲5.37万和中国的21.6万。
在过去的七年中,公共充电桩市场以32%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中国作为市场增长主力,带动了65%的增长,欧洲和美国的增速相对较为缓慢,分别为13%和2%。
七、在特高压领域,中国由于国土面积较大、电力需求较强,因此积极发展特高压建设,并承包其他经济体的相关建设项目,特高压建设逐渐出口全球。
而其他国家如美国、日本、苏联、意大利等国,在上世纪60—90年代,由于经济快速增长,电力需求旺盛,对建设特高压电网有很大动力,但随着经济增长放缓和产业结构调整,对远距离、大容量电力传输需求减弱等原因,这些国家暂缓了对特高压项目的实践运用或降低了输电等级。
从以上可知,在关于未来科技发展方向的诸多领域,各国都在争抢赛道,在新冠疫情冲击全球经济的危机时期,也正是强调“新基建”落地的最好时期。
不过,不得不说,新基建从概念到现实落地仍面临不少现实障碍。这也是为什么各地在老基建建设上依然不余遗力的重要原因。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老基建依然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一个主力?新老基建在经济发展中将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更多深入分析可参阅福卡智库内部报告《新基建概念多?老基建空间少?》。
成为福卡内部报告会员,获得更多关于经济社会形势的分析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