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全球,面对疫情引发的产业链断裂危机,全球各地纷纷采取另类行动来进行产业修复。
这边厢是大国加强产业链的“国家干预”能力,法国拟考虑动用国有化等干预措施保护受威胁大型企业或重要经济资产;
美国和日本正呼吁本国企业撤出中国,并宣布对搬离企业予以资金支持;
德国和印度等国出于国家安全考虑,收紧外国投资、收购政策,防止“抄底”的发生。
那边厢是跨国企业动作不断,LVMH、DIOR、兰博基尼等巨头企业跨界转产口罩、洗手液等防疫物资;
谷歌和微软正加快将其手机、个人计算机等产品的生产从中国转移到东南亚国家;
跨国巨头赛诺菲计划将其现有的6个原料药生产基地分拆为一家独立的公司,从而组建第二大原料药企。
那么,经此一役,究竟该如何看待这场全球性的产业修复调整呢?
本文选摘自《福卡分析(上海)》2020年第20期《 产业链断裂后如何修复——核心在“生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