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一下子打乱了汽车行业原有的节奏。
2020年本来是计划要给新能源汽车“断奶”的,然而看着新能源车境遇如此惨淡生怕它“出师未捷身先死”,于是既为了不让前面20年的努力白费,又为了对冲疫情对经济的负面影响,还为了稳定车市、扩大汽车消费,国家发改委等11部委又联合下发通知决定再“拉”新能源汽车一把:
将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延续至2022年底,并平缓补贴退坡力度和节奏,甚至将国六排放标准实施也延期至2021年1月1日。
此外,与以往每年都大幅提高技术标准相比,今年还将保持动力电池系统能量密度等技术指标不作调整。
来自顶层设计的最高指示似乎把重心都放在了新能源车上。
然而,在中国尽管存在着由产业政策所设定的纵向扶持或支持机制,但一旦由地方政府执行,就会形成地方政府之间的横向竞争关系,产生极度扭曲的结果,此次也不例外。
当4·23政策推出后,深圳立即跟进,对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补贴2万元,深圳宝安区还发放了1万元的汽车消费券;武汉则提出对“购买武汉企业生产的新能源车将补贴1万元”;为进一步促消费,不少城市还放开了个人新能源汽车指标的申请条件。
可问题是,之前的巨额补贴并没有为新能源车培养出忠实的消费者,直至今日,提起新能源车仍被视为一个“伪需求”。
如今再来一波“政策猛回头”就真能救新能源车市于水火?
本文选摘自《福卡分析(上海)》2020年第21期《救汽车是“行业政治正确”——汽车未来第三条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