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又一次出手了。
4月26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表示:市场监管总局根据举报,依法对美团实施“二选一”等涉嫌垄断行为立案调查。
平台反垄断问题自去年以来,刀光剑影不断。
政策层面,去年11月份,市场监管总局就发布《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年底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时,更是将“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作为2021年的重点任务之一。
到了2021年,先是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研究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问题,之后《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发布,政策文件一个接着一个。
从执行力度来看,从去年暂停蚂蚁金服上市,到“约谈”27家互联网巨头、出台反垄断指南,再到对阿里、阅文及丰巢罚款50万元等,以及今年美团等平台企业因涉嫌垄断被约谈甚至被处罚,都表明国家对于平台经济反垄断不但有决心更有行动力。
01
为何如此大力度反垄断?
根本原因在于互联网巨头垄断了巨大流量。
如同工业经济时代的石油一般,在信息经济时代,流量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已成为互联网企业的核心资产。
这意味着,对流量的垄断,让互联网巨头不仅掌握了生杀大权,极大压缩其他企业的生存空间,还可坐收流量税,获取垄断利润。当下,互联网平台“强制二选一”、“苹果税”风波等皆是佐证。
不仅如此,在互联网巨头垄断之下,很多中小公司被“卡位”,不但难以生存,还要面对寡头垄断企业制造的市场壁垒;另一方面,消费者被大数据杀熟尽情地收割。
这些都与联网企业的初心相悖。互联网的初心是开放、兼容与共享,而现在却走向了其反面——封闭与垄断。
而这一切确实是市场竞争与企业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市场经济下,红利—混战—寡头争霸—稳定,是大部分行业发展中所经历的过程。
而鉴于流量的边际成本无限趋近于零的优势,利润驱使下,互联网企业在“广积粮”的基础上“高筑墙”,自觉不自觉地形成流量孤岛,最终走向“互不联网”。
与此同时,互联网现在已经成为国家的新型基础建设。凡是涉及社会民生的,一旦被垄断与资本绑架,动摇的就是国家根基。
于是,国家出手反垄断成必然,但国家同时也为互联网巨头留下了空间——不去肢解巨头,也并未将企业收归国有,而是着力于出台相关反垄断法,用法律成文的方式去规范资本力量,“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对此,看透国家的本意,而非盯着企业的眼前利益,从大局,消费格局、社会经济、就业经济等大方面着手,紧盯科技创新,或可打破困局,从而在国际市场上谋得一席之地。
02
反垄断采取哪种模式?
反垄断下一步会如何走?这首先还要从原有的模式来分析。
历来反垄断有三种主要模式:
一、汉武帝式反垄断,即整治民间资本的力量,然后把资本和产业转移给国家,壮大国家的力量;
二、普京式反垄断,并不是真的反垄断,而是把垄断寡头的利益,重新分配给自己的私人亲信;
三、美国式反垄断,属于政府以强硬手段推动法律,逼迫垄断公司拆分重组,让他们没有能力和政府对抗,达到“众建诸侯少其力”的目的。
这三种模式各有特色、利弊。
目前中国反垄断方式仍在摸索中前进,从多次出手对互联网巨头“整治”、“约谈”,到对一些平台不规范行为罚款、再到调查美团等,一步一步循序渐进。
政府一系列举措传递出市场严监管的重要信号,政企两方在垄断与反垄断中博弈。
接下来,借鉴美国模式配以中国特色或许会是新的方向。
更多互联网反垄断的精彩内容可在文末留言咨询,或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我们将通过提供专属信息、情报和预测服务,为相关决策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