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IBM董事长彭明盛在纽约召开的外国关系理事会上,正式提出“智慧地球”,随后,IBM在全球以猛烈之势推广“智慧地球”概念,尤其是在中国,在门户网站、电视媒体等进行广告轰炸,举办各种研讨会进行宣传,更有学者为其出点子,改成“智慧城市”,积极向中国企业和政府部门推销。
仅仅一年时间,IBM在华就召开了22场智慧城市的讨论会,与超过100名城市领导进行了交流和探讨,并与20多个城市和部分部委签订了合作意向。
一方面,IBM这一具有里程碑式的理念,“几乎满足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所有幻想”,被认为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
但另一方面,智慧地球更像是一场“经过精心谋划、充分准备和周密部署”的“商业阴谋”。伦敦经济政治学院城市中心的学者格林菲尔德2013年在《反对智慧城市》中指出,“智慧城市理念作为一种完整意义上的当代形式,不是源自在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上做出过贡献的任何党派、团体或个人,而是起源于那些科技巨头。”它们提供技术、主导数据的收集和存储,并向全世界售卖它们编辑过的数据和相关营销服务。
无独有偶,如今的云计算、大数据之于阿里,无异于智慧地球之于IBM,马云也早就慷慨陈词,高呼“大数据使计划经济越来越大”,毕竟,掌握着大数据、云技术就意味着不仅能“垄断”数据,还能收割财富。各机构数据均显示阿里云占据国内超四成的云服务市场份额;同时,结合财报披露数据来看,截至2021年4月,过去四个季度,阿里云总营收规模高达555亿元。
这两个案例不免让人质疑:谁在忽悠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谁又在鼓动云时代的降临?大数据是否真如许多IT行家们所言,蕴藏着信息技术的无限潜能?还是只是软硬件巨头们为了卖出更多产品而吹出的一个美丽泡沫?
本文选摘自《福卡分析(上海)》2021年第18、19期《数字化转型的“历史杠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