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记住账号
  • 两周内自动登录

全部

首页    >    福卡洞见    >    全部

逆周期调节,轨交压阵“新基建”?

发布时间:2021-07-15    浏览次数:
0


福 卡 智 库



 01


中国轨交复式模式





轨道交通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命脉。发展轨道交通不仅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且是推动国内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动力,驱动中国从“交通大国”向“交通强国”迈进。


与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轨道交通虽起步较晚,但是并没有简单地采取“以市场换技术”,而是着重于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中国轨道交通装备从技术创新到制造体系都实现了由追赶到并跑以至部分超越的转变,轨道交通科技也从跟跑世界一流水平,进入到了跟跑、并跑、领跑并行的新阶段。


轨道交通上的突破离不开政府与市场相勾兑的复式模式:


既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要素配置上的高效率,又避免市场机制自发运行产生的两极分化和金融过度;既通过政府对市场调控实现整体社会的协调发展,又避免政府在直接参与市场化运作中可能产生的低效与浪费,比较好地体现了“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福 卡 智 库



 02


疫情打击经济发展




当下,新冠疫情的全球大流行作为导火索引发了新一轮经济衰退,以欧美为主体的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都遭受严重打击。


而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难以独善其身。


我国外贸依存度仍超过30%,世界经济下行可能通过外贸外资、供应链、资金链、产业链等渠道对中国经济和金融市场产生影响。


当前疫情较为严重的海外国家为日本、韩国、欧盟(意大利)、美国,均是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国。


日韩疫情对我国中间件、零部件影响较大,主要体现在生产材料、设备等方面;欧美疫情除了对我国中间件、零部件影响较大外,更重要的是影响最终消费、外需与投资。


因此,目前四大疫情受灾地区对我国生产要素、资本供给、最终消费均产生冲击。




福 卡 智 库



 03


轨交仍是经济基本盘




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加强逆经济周期调节显然是题中之义。而无论是实现中国长期高质量发展,还是短期应对疫情和经济下行,新基建都是一个重要抓手以及对冲工具。


新基建短期有利于扩大有效需求,稳增长、稳就业,长期有利于增加有效供给,释放中国经济增长潜力,推动改革创新,改善民生福利。


不过,由于新基建发挥经济效应的规模尚小,在短中期传统“铁公基”仍然是维持国家整体经济增长的基本盘,轨交装备产业则充当其中的主要角色。


此外,轨道交通建设本身也是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逆周期调控背景下,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加码,铁路+城际+城轨行业景气度有望稳步向上,轨道交通行业产业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同时,自从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我国的外贸环境不断受挫,国内市场分化严重,传统产业也一直处于明显的产能过剩阶段。大力发展轨交装备产业也可以一定程度上突破贸易保护、产能过剩、市场割据三重难关。


更多轨道交通行业相关精彩内容可在文末留言咨询,或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我们将通过提供专属信息、情报和预测服务,为相关决策提供支持。


基于近30年提供智慧服务的实践和深厚理论经验积累,福卡智库长期为企业和有关部门提供战略、情报、大数据转型、自媒体运营服务。服务详情可在文末留言或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咨询。



  •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