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数据安全事件频发,为防范国家数据安全风险,7月伊始,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通报,对若干应用软件实施网络安全审查,互联网巨头接二连三被“清算”。
特斯拉在经历“间谍门”事件后,在华建立数据中心,实现数据存储本土化;“滴滴出行”、“运满满”、“货车帮”、“BOSS直聘”先后接受网络安全审查并在应用商店下架、停止新用户注册;跨境电商亚马逊因数据安全问题获57亿罚单……
一面是跨境数据让“数字经济”大放异彩,另一面却是数据安全成为悬在国家、企业、个人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海量数据在释放数据价值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数据安全风险,跨境数据流动、用户数据泄露等关乎国家安全的重大问题,自然也引起了政府的高度受关注。
8月2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第三次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为数据产业的市场参与者提供了更为具体的合规指引,加大了对境内数据的监管力度。
在传统经济模式失速,数字经济成为经济增长新动能的背景下,一场国与国之间的数据安全博弈战正在拉开序幕。
跨境数据为何被盯上了?
数据跨境流动不仅仅是传统上个人隐私保护的问题,还牵涉商业层面企业间跨境贸易和企业走出去的问题,而数据流通的基础规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际贸易的规则,又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主权。
国家间数据矛盾冲突会带来什么后果?
单边主义措施与其说是国与国之间的数据“脱钩”,不如说是拉开了与大环境“背道而驰”的新世界铁幕。毋庸置疑,依靠流动创造价值,让数据变得“活”起来,通过数据的开放共享,避免数据成为一滩滩“死水”、一个个“孤岛”才是数字经济的本质。
如何治理数据安全问题?
全球数据治理的本质其实是在隐私、安全、发展的“不可能三角”之间寻求一个更为契合自身国情的平衡点,而非一味地“闭关锁国”、“独善其身”。
更多精彩内容可关注福卡智库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