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记住账号
  • 两周内自动登录

试看报告

首页    >    试看报告    >    试看报告

新能源两条路线斗争越发激烈

发布时间:2021-09-10    浏览次数:
0

在“双碳”目标与新能源浪潮背景下,一场“由锂改钠”的新能源动力电池旋风率先由宁德时代刮起。7月29日,宁德时代官宣“第一代钠离子电池”,正式开启了对“锂电池时代”的全面挑战,也在新能源动力电池领域掀起了一场关于锂电与钠电的“技术路线之争”。

 

从成本端来看,钠电池显著低于锂电池。钠元素相比于锂元素,其地壳丰度约为2.75%,远高于锂的0.0065%,不仅储量更丰富,且分布更为均匀。尤其是我国作为全球第一锂资源进口国,对外依存度高达70%,钠电池的推广使用将有效规避对外依存和原料“卡脖”的风险。

 

此外,业内研究也表明,在产业链成熟的情况下,无论是电池正负极还是电解液,钠电池成本相比锂电池都更低。据测算,在规模生产后,钠电池的整体成本将比锂电池低30%。

 

就安全性而言,钠电池也相对占优。由于钠电池的电阻比锂电池高,所以当发生短路等现象时,钠电池的安全性能相对更高。

 

此外,钠电池的电解液已被实验证明比锂电池更稳定,在储存、运输等方面的稳定性也优于锂电池。但在能量密度方面,钠电池的短板则颇为明显。钠电池的能量密度仅在理论上能达到100—150Wh/kg,低于锂电池实际应用的120—180Wh/kg。且钠电池的循环次数很低,仅2000次(磷酸铁锂电池的循环次数可达6000次),这是其用于储能的一个明显短板。

 

当前,储能基本要求10年时间,钠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可循环次数,显然还未能达标。也正因如此,钠电池目前仅在电网储能、低速电动车场景下可推广应用,但在高档乘用车、商用车、中低档乘用车领域,仍以锂电池为主。

 

可以预计,在动力电池日益成为新能源产业新兴增长极之际,随着技术发展,锂电和钠电最终将从各自技术赛道走向“正面对决”,但就目前而言,双方各有优缺点,没有哪一方具备绝对优势。

 

 

本文选摘自《福卡分析(上海)》2021年第36期《新能源两条路线斗争越发激烈》。


  •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