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被加拿大无理拘押了整整1028天后,美国联邦检察官与孟晚舟达成暂缓起诉协议,华为首席财务官孟晚舟在当地时间周五(9月25日)被释放,并于当天晚些时候乘机返回中国,为长达近3年“闹剧”基本划上句号。
根据协议条件,美国政府将在2022年12月1日即暂缓期结束时撤销对她的指控。与此同时,美国司法部撤回将孟晚舟从加拿大引渡到美国的要求。同一天,加拿大法官签署了孟晚舟的释放令,取消保释条件。
这表明,中美双方不希望争端继续升级。这是近期中美关系发展过程中一件至关重要的大事,它使得外界开始谨慎并乐观地预期中美关系可能会迎来一个阶段性的拐点。
有美媒宣称,这或将成为中美关系改善的重要一步,但在对中美关系改善表示乐观的同时,美媒也坦言,孟晚舟回国仅仅只是围绕华为的“博弈”的一部分。
美国《纽约时报》指出,虽然美国释放孟晚舟会让人产生一种“冷战氛围消解”的联想,但相关争端还远远谈不上“结束”,中美的紧张关系并不会轻易缓和,美国政府对华为的打压也仍在持续进行。
9月24日,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在接受美媒采访时,一边强调美国必须与中国做生意,一边却又“老调重弹”炒作所谓“窃取知识产权”的谬论。并声称华为是一个“安全威胁”,美国商务部将继续努力阻止华为获得先进芯片。
显然,尽管孟晚舟事件划上句号,但改变不了中美战略博弈是一场持久战的大格局,而以华为为代表的中美科技等领域博弈的背后,更是双方对于规则制定权、话语权和适用范围的博弈。
美国在中美规则博弈中具有哪些优势?
从中美规则博弈的总体态势来看,美国仍然是国际规则的支配者,在中美规则博弈中实力占优,主要体现在对全球各大国家以及组织的影响力、话语权以及主导地位等方面。
美国在规则博弈中都有哪些手法和套路?
尽管特朗普、拜登两任总统在具体手法上有所差异,但在国际规则领域的对华围剿手段上大同小异,着力于阻挠中国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在国际贸易等领域为中国打造不友善的规则、降低中国国内规则、政策的对外吸引力等方面。
中国将如何应对美国的规则围剿?
面对美国在国际规则领域的围剿,中国固然需要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外国制裁法》等正面手段加以反制,但更应该采取“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的方针,在国际规则领域对美国展开反遏制斗争。
更多精彩内容可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购买。
温馨提示:已购买德培论道会员B的用户请勿重复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