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记住账号
  • 两周内自动登录

宏观政经

首页    >    福卡洞见    >    宏观政经

“500强”榜单透露了什么信号、显露什么端倪?

发布时间:2021-10-11    浏览次数:
0

8月《财富》及胡润研究院相继发布全球500强榜单,两者差异尽显:

不仅上榜名单相差甚远,以市值或估值排名的胡润500强中,有2/3的公司不在以营收排名的财富500强上。

而且产业偏好度背离,就榜单前十强而言,财富500强涵盖了零售、电力、能源、消费电子、健康与保险、汽车等行业,而胡润500强则充满了浓厚的科技和互联网气息。

而除了浮在面上的信息,透过500强榜单,还将一窥企业和产业的格局及变化。

500强名单传递了什么信号?

微观可从中窥探企业实力涨跌,毕竟数字是企业发展的基本坐标,量级是企业发展的主要衡量标准,企业发展都奔跑在跨量级发展的道路上。

宏观可对一国产业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快速号脉,500强企业倚靠庞大的经济体量养育,同时又撬动更大的经济体量。

500强榜单“瑕疵”背后反映了什么问题?

500强榜单本身不可忽视的“瑕疵”:以偏概全,只计市值或营收,不计负债规模,带有误导性,在今年的财富500强名单中,亏损企业有69家,占总量的14%。

同时,以规模论英雄、追求“做大做强”的企业发展模式本身正面临釜底抽薪。从理论层面看,自从福特式工厂(大规模流水装配线的生产方式)诞生以来,在肯定“规模经济”的同时,就有经济学家提出“规模不经济”。

未来企业价值评判标准将发生什么变化?

事实上,未来企业价值的评判标准重点不在于“做大做强”。而在于对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的系统性掌控。

更多精彩内容可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购买。

温馨提示:已购买德培论道会员A的用户请勿重复购买

图片






  • 其他文章:

政府专项咨询类

福卡智库财经传媒系列产品,聚焦中宏观形势、国家战略、企业战略等领域。专供各级政府领导、企事业单位高层领导战略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