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夜间经济的热度居高不下。
当暮色四合、华灯初上,人们告别白日快节奏的城市生活,褪下疲惫的外衣,在夜晚通过休闲、娱乐、消费等不同的方式尽情释放压力。
一时间,小酒馆、密室逃脱、剧本杀、LiveHouse、深夜食堂、深夜书店等一众夜间新业态犹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让无数人不禁调侃,“灯光一亮,黄金万两”。
01
夜间经济正成为城市竞争新维度
夜间经济市场规模的持续增长,一方面来自“夜间经济”以休闲娱乐和服务业为主的特性,满足了人们由物质消费向精神享受型消费转型升级的需要。
同时,夜间经济已经成为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夜间经济已占到全天服务业营业额的50%。
眼下各大城市都来到了同构化、同质化破题的拐点期,都在谋求产业转型升级、二次城市化的突破口,使得夜间经济成为了城市竞争的新维度。
另一方面,如此蓬勃发展的消费趋势,很大一部分得益于国家和地方的政策驱动。
去年疫情一缓解,为了刺激消费,各地政府对夜间经济的扶持力度加大。
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2020中国夜间经济发展报告》,截至2020年10月1日,中国各地出台夜间经济高度相关政策共计197项,其中以夜间经济命名的政策文件82项,近七成省份均出台相关政策。
今年以来,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大力发展夜间文旅经济,打造夜间消费“文化IP”,鼓励“沉浸式”和“夜游”的文化消费。
文旅部办公厅也在近期发布了《关于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的公示》,拟确定120个项目为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为本就升温的夜间经济和文旅产业发展再添热度。
02
夜间消费市场悄然扩张
不可否认,有一个缓慢但正在发生的趋势是,中国城市夜间活力的持续时间变得越来越长,而年龄层也变得越来越年轻。
商务部《城市居民消费习惯调查报告》显示,中国60%的消费发生在夜间,大型购物中心每天18时至22时的消费额占比超过全天的二分之一。
而以90后、00后为代表的年轻消费群体的崛起,正在重塑夜间经济的消费趋势,他们在生活休闲、社交等方面的广泛需求,催生了更多夜间经济新业态的兴起与火热,带动着一个个消费蓝海市场悄悄扩张。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夜间经济发展规模超过30万亿元,在2021年预计会增长至36万亿元,2022年可达40万亿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青也曾表示:“夜间消费最近几年都保持了17%的增长速度,而2020年网购的增速是14.8%,这表明作为一个线下的、实体的经济形态,夜间消费的增长已经超过了我们网上消费的增速。”
如此庞大的市场规模也引起资本的高度关注,无数巨头纷纷开始涌入这个赛道。
以小酒馆为例,有“夜场星巴克”称号的海伦司(Helen's)在9月10日正式登陆港股,成为国内小酒馆第一股。
无独有偶,星巴克于2019年宣布成立旗下酒吧品牌Bar Mixato,探索咖啡与酒吧一体的新模式;火锅品牌海底捞、面馆品牌和府捞面等相继布局小酒馆市场;新式茶饮品牌奈雪的茶的酒馆品牌也在持续扩店中;精酿啤酒品牌——“太空精酿”也宣布获得500万元的天使轮融资,并将开放精酿小酒馆加盟。
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夜间经济投融资总额仅小酒馆版块已突破千亿,行业发展一派生机勃勃。
03
如何发展健康的夜生态?
只不过,自由市场野蛮生长,不可避免地会带来经济发展、市场经营的鱼龙混杂,在夜热经济的背景下,交通拥堵、噪音污染、灯光污染和扰民问题日益严重。
城市缺乏合理的配套设施和便民服务也成为夜间经济发展的瓶颈,加强管制势在必行。
但“一刀切”也不可取,当年悉尼为了遏制暴力一刀切”实施宵禁,因此而关门的店铺不胜其数,让原本充满生气的悉尼夜晚一片死寂,每年造成约160亿澳元损失。
此命令还引发众怒,有超过15000人集结在悉尼的CBD(中央商务区)进行游行抗议。
以此为鉴,“一刀切”治标不治本,只是把风险和问题转移到其他地方,还会耗尽城市的活力和创造力。
而且对夜市一关了之,不但会破坏以往的沿街商业生态,敲掉一部分规范经营者的饭碗,也会扰乱社会民生,破坏社会和谐稳定。
那么,如何平衡好夜间经济发展与管控的天平?
说到底,还得在政府与市场之间寻找均衡点。
毕竟,夜市的形成不是政府的招商政策使然,而是市场的自发行为,从市场自发到城市自觉,重在规范与净化。
站在城市发展的角度看,一个城市既需要时尚、潮流、高端、前卫的现代商圈,又需要带有地域性、市井化、草根化的特色夜市经济。
世界上很多城市在发展“夜间经济”时选择了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夜生活的安全保障措施,而不是限制人们的夜生活。
例如,上海作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中西文化在此碰撞,时尚文化与商业气息共存,海派与市井气息混搭,必然要具备海纳百川的包容心态,去接纳并兼容夜间经济,“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引导其良性发展,从野蛮生长走向规范协调多元。
站在经营者和消费者的角度来说,市场经济也是规则经济,自由、竟争同样离不开规则和法治。
换言之,摆摊要讲规则、重规范;撸串和娱乐性消费也要守规矩。
当政府行政管控规范,经营者、消费者的行为也规范时,整个夜生态的相关各方均能维持界面的友好兼容,夜间经济才算真的发展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