菠菜20元一斤的新闻一度上了热搜。要知道3、4月份菠菜的批发价才几毛钱一斤,蔬菜“火箭式”上涨让老百姓直呼,菜都要吃不起了。
11月2日,商务部印发《关于做好今冬明春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市场保供稳价工作的通知》,鼓励家庭根据需要储存一定数量的生活必需品。
通知一出,引发一片遐想,立马刷屏。
而在此前,10月下旬,河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印发了《河南省地方储备粮仓储管理暂行办法》。
于是,朋友圈开启全民抢粮风。粮食问题被又一次顶到杠头上。
实际上,几乎每年粮食问题都要上一次热搜,这其中的原因可以参考之前的文章《艺术家扔价值15万元黄金大米!行为艺术背后粮食危机五大推手》。
粮食危机最核心的是,粮食问题的死循环到底该如何解?
福卡智库认为,中短期内发挥组织优势,长期发挥科技创新优势。
具体而言,第一,发挥市场经济在要素配置中的决定作用。
“二战”后,日本逐渐形成农业优势,很大程度上在于完善了市场化机制。如建立包括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以及农村保险在内的农村金融体系;放开国内农业市场,以国内需求为引导、贸易为手段,支持本土企业对标国际市场。
事实上,在中国,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让全国粮食总产量接连跨上新台阶,中国人吃不饱饭的问题彻底成为历史,在一定意义上也证明了市场经济的力量。
市场调动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
第二,进一步发挥规模经济,扩大规模效应。
荷兰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先天不足”,人均耕地面积仅1.9亩,土地低平,近一半低于或几乎水平于海平面,其“尼德兰”的别称也就是低洼之国的意思。
但是,荷兰却成为欧盟最大的农产品和食品出口国,在全球也仅次于美国。这是因为荷兰专业化生产、多品种经营,通过应用高度机械化、精准环境控制、超前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令农业实现了全封闭生产,完全摆脱自然条件束缚,全年均衡生产。
这种专业化的生产模式,让荷兰的生产效率比欧洲平均水平高5倍,每公顷蔬菜产出为54.4吨,是我国的近2.4倍。
第三,发挥举国体制功能,为粮食安全兜底。
从农业到工业,再到能源、通信,中国把举国体制运用得炉火纯青,并创造出世界奇迹。可以说, 举国体制成就了我国当下全世界最全、最细的产业体系。
在农业领域,在市场起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的基础上,也要更进一步发挥“新举国体制”特色,强调农业市场要素自由流通的同时,为粮食安全问题兜底。
如以市场为导向,打造“走得出去”的大粮商,既要通过国际市场的贸易渠道,弥补国内紧缺型农产品有效供给不足的缺陷,更要强调提升中国农业企业在国际农产品市场的竞争力与话语权。
第四,打通、整合农业产业链纵向、横向环节与渠道。
典型如以色列通过资源组合,以发展奶牛业的方式增加粮食产量,提高农田的粮食产出。
以色列以各种农作物的秸秆,如麦秆、玉米秆等为饲料,喂养奶牛,这些秸秆与牛奶的转化率大约是1∶1,也就是说,传统被废弃的农作物秸秆经过奶牛的转化,1吨秸秆就可以变成1吨牛奶,人们大量喝牛奶,能够大量减少谷物类食物的消费。
如此一来,以色列通过渠道融合、打通,不仅能拉动畜牧业发展,还能有效处理食物浪费问题。
第五,打品牌化战略。
一方面,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健康意识增强,消费者越来越倾向选择品牌化农产品;另一方面,从供给侧角度看,拥有品牌的农产品因其文化附加值和独特性,会让农户在市场中更有议价权。
事实上,农业强国无一例外都是品牌强国,荷兰郁金香、美国新奇士脐橙、新西兰佳沛奇异果、泰国香米等,正是农业品牌们塑造了一个国家在世界农业市场上的形象。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创建优质农产品和食品品牌,以及培育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领军企业和国内外知名品牌”做出了重要部署,唯有品牌才能让我国农业在全球拥有一帮“铁杆粉丝”,在农业高附加值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不能忽略的是中国粮食存在长期结构性隐患。正如袁隆平在2019 年7月从宏观角度和长远角度,分析了中国粮食存在种粮人积极性不高、种子安全、18亿亩耕地红线守卫等问题,指出“中国粮食要进口一部分”, 客观上也意味着中国粮食安全可能在局部、点状出现问题。
毕竟,粮食安全不仅仅是产量安全,也包括价格稳定性、供应可及性等,涉及粮食库存、物流、全球贸易等领域。
在全球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各种货物之间都可能会有蝴蝶效应。比如,若疫情导致产业链断裂,一定程度上影响大豆进口,可能引起连锁反应,导致粮农生产波动,进而加大食品价格上浮的可能性。
此外,地缘危机、大国博弈等黑天鹅使得粮食问题复杂而多变。
长期来看,升维之道或许带来新的天地。未来,粮食问题会如何升维?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后续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