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危机是全球经济复苏进程中绕不过的一个话题。
从此前的防疫物资短缺、生产停摆,到疫苗供应不足、制造业“缺芯”,再到全球港口出现创纪录的“海上大堵车”,全球多国面临着从能源到大宗商品再到日常用品的全面短缺,供应链风险正在世界范围内愈演愈烈。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指出,供应链危机是拖累发达经济体复苏的主要因素。物流瓶颈导致了供应链短缺,再加上财政刺激措施加大了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这已经导致了包括美国和德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物价迅速上涨。
无独有偶,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穆迪分析,目前,供应链中断正出现在每个角落,已经对全球经济增长造成冲击,而且情况可能会变得更糟。
这一系列问题的背后,最大原因不外乎于迟迟不能退散的新冠疫情。
各国此前为防止疫情失控所采取的封城锁国措施,导致了全球总需求量的下滑。不少供应商为了削减成本,纷纷收缩甚至调减产能。然而,伴随着主要经济体社会经济活动逐渐恢复,其对于各类用品及原材料的需求也不断上升。
据物流平台Freightos的数据,一个集装箱从东亚运往美国西海岸的运费在今年8月一度超过2万美元,截至12月17日则为14862美元。这一数字虽低于夏天的峰值,但仍是疫情前的10倍以上。全球各大港口货物积压的现象依旧存在。
而被全球追捧的精益供应链管理方式也暴露出了弱点。这种尽可能减少多余库存的策略受疫情影响导致供应链脱节,使得下游毫无周旋的余地,从而加剧了供应链危机。
尽管有迹象表明全球供应链危机正在缓解,但疫情的变异和不确定性可能会导致新的“封锁”,在全球系统中引发另一次破坏性打击。
澳大利亚埃迪斯科文大学供应链专业副教授弗拉维奥认为,全球供应链仍处于“高压”状态,需要到2024年年中才能恢复“正常”。
虽然中国目前在这轮供应链危机中尚能维持平稳,但如何应对全球供应链变化对经济长期发展的影响,推动全球供应链新格局的形成仍是重中之重。
全球供应链面临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一是在一般商品领域供给、需求及运输效率三重矛盾交织;二是在芯片、能源、大宗商品等特殊关键领域。这两方面的断链使得全球经济复苏的步伐被严重拖慢。
让供应链“掉链子”的“元凶”是什么?
从直接原因来看,是疫情这一偶发的外部冲击因素;但从长期来看,隐患早已埋下,很大程度是供应链、产业链中的市场主体在“效率—安全”权衡中过度偏向效率的结果。
未来供应链、产业链将如何打通?
目前绝大多数国家和企业的应对之策都还停留在过去传统理论的分析框架中试图进行补救,然而世界正迎来三链迭代重组的大变局时代,未来供应链、产业链新格局的形成将是一个十分复杂且风云跌宕的激烈过程。
更多精彩内容可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购买。
温馨提示:已购买德培论道会员B的用户请勿重复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