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记住账号
  • 两周内自动登录

财税金融

首页    >    福卡洞见    >    财税金融

金融收割世界?阴谋还是阳谋?|中国金融从爆炸到收敛

发布时间:2022-01-28    浏览次数:
0

编者按:金融是经济的血脉,金融形势的变化既影响经济大势,也反映经济变局。福卡智库“中国金融从爆炸到收敛”系列文章以穿透表象、深入规律的视角,揭示中国金融发展过程中跌宕起伏背后的逻辑与脉络,为读者把握中国金融乃至经济形势变化与趋势提供参考。



福 卡 智 库



 01


   金融阴谋的传说经久不衰 



金融领域从来不缺各种阴谋传说。

传播较为广泛的就是各种版本的有关犹太人的金融阴谋史,核心就是犹太人在自私和获取暴利的驱使下,狡诈地操控货币、银行乃至整个资本市场。

这其中又以罗斯柴尔德家族的金融阴谋较为广为人知,他们被认为是很多金融阴谋的主角,扶植了罗马教皇,还培养了一批打入政府的亲信,从而长时间控制教廷财务和政府金库,甚至操控世界。

占据世界金融发展制高点的美国,同样是自带阴谋算计世界的“光环”。美国大肆印钞,债务猛升被认为是收割世界之举,美国人“剃羊毛”之说盛行。

该说法的核心意思是,拉美、亚洲、日本的金融危机和欧洲的货币危机其实都源于美国的长期预谋和精心策划。世界各国都是美国精心哺育着的肥羊,等羊毛长了,便开始疯狂地剃剪收割。所以,美国就是阴险的吸血鬼,靠吸取全世界的劳动成果而活着。

老牌金融强国英国同样不会与金融阴谋绝缘。虽然当下英国的全球金融地位远不如从前,但西方媒体一样盛传着英国协同美国做局,试图做空欧元,同时为债台高筑的英美财政提供掩护。这一言论流传了十数年之久,更有称英国脱欧也是庞大阴谋设计中的重要一环。

阴谋往往难以被证实或证伪,但是金融发展的内在规律则是可推导、可归纳、可认知的。

世界金融大爆炸主战场以及金融话语权的变化,可以让我们对金融阴谋传说有一个新的思考。



福 卡 智 库



 02


   三次金融大爆炸  



梳理近四十年世界金融发展历程,全球发生了三次金融大爆炸,透过这三次金融大爆炸,可以让我们一窥金融发展的内在逻辑。

先来看发生于英国的第一次金融大爆炸。

20世纪80年代,英国金融大爆炸“炸”出了一个伦敦金融城。这轮大爆炸全面摧垮了英国本土及英联邦国家金融分业经营的体制,促进了商业银行业务与股票经纪业务相融合,以及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的相互结合。

英国的商业银行纷纷收购和兼并证券经纪商,逐渐涌现出一批超级金融机构,业务领域涵盖了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各个方面,成为与德国相类似的全能金融集团。

这次改革奠定了英国金融业繁荣的坚实基础,使一度被认为衰落的伦敦金融城迅速发展,势力范围不断扩大,这也使英国在一个世纪里再次享受到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美妙滋味,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过了纽约华尔街。

相较英国,美国更胜一筹。在经历了“大萧条”时期的金融低谷后,美国也同样进行了放松管制的自由化改革。1999年,美国参议两院通过了以“效率与竞争”为核心的《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提出了混业经营的金融体系。

随之而来的是2000年出台的《商品期货交易现代化法案》,规定了场外交易不受商品交易委员会监管,这项法案也直接造就了华尔街金融机构躲过监管、转嫁风险的无上地位。

这两项法案既推动了美国经济进入21世纪的持续繁荣,特别是信息技术引领的网络经济奇迹般崛起,同时又承认华尔街的新格局,进一步推动了投资银行的发展,为衍生品泛滥、投机猖獗创造了条件。

几乎与此同时,日本似乎就没那么顺利了。20世纪90年代泡沫经济破灭,日本金融部门遭受不良贷款的沉重打击。

于是继欧洲宣布发行欧元后,日本参照英国的样本,从1998年4月1日起启动一项名为“东京版金融大爆炸”(Tokyo Big Bang)的金融自由化改革方案,实施新的《日本外汇及外贸管理法》和《日本银行法》。

如果说前者的实施是金融大爆炸的起爆剂的话,那么后者则是金融改革的主要内容。其意义在于:日本的金融将完全与战时体制告别,正式走向自由经济竞争的“不归路”。

这场金融大爆炸最后以《广场协议》表现出来,后果是近7000亿美元顺差的“全军覆没”,日本金融业自此竞争力锐减,日本也陷入10年的迷失,独自舔舐伤口。



福 卡 智 库



 03


    大爆炸“缘起缘灭” 



上述三次大爆炸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认知金融发展内在规律的视角。

首先,什么是金融大爆炸?

从状态上说,当一国经济发展积攒的货币数量巨大,产业资本庞大,就为金融大爆炸积蓄了足够的能量;然后,在逐利本质的驱使下,资本不停地折腾运作,蒸发别人,增肥自己;再加上技术手段的完备以及金融开放等概念的叠加,使得一国在金融领域发生由渐变向突变的爆炸式剧变。

从实证上分析,当一国虚拟资产如股票、债券、储蓄、外汇储备等从规模上已远超实体经济当量,虚拟经济便具备了独立运作的条件,从而脱离实体,自我爆发式发展。

其次,金融大爆炸如何表现?

从国际经验上看,金融大爆炸在现实中的典型表达方式是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火爆,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自成系统、大行其道,新的游戏规则与制度体系将区别以往,资本与暴利替代实体经济成为经济的主题词。

第三,为什么会发生金融大爆炸?

这是经济大国发展的一般规律,谁是世界经济的超级大国,谁就有这个机会与可能,因为存在巨额的、超越实体经济这只“锚”,就能挂得住资本,所以,在金融领域发生化学反应几乎无法避免,这既是经济发展的机缘,也可能预示着风险。

也许这就是主流与非主流各执一词、互相争吵的缘由,但就像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发展都要经历长短不一的起飞期一样,金融大爆炸的发生也是命中注定、身不由己。

第四,金融大爆炸结果如何?

这大体有两个方面:一是成为金融掠食者、成为国际金融游戏规则的制定者,享受利用资本阴谋掠夺别国财富的好处;二是被“炸伤”,大伤元气,重蹈日本覆辙。

当然,不排除一方面成为掠食者,同时也被内讧所伤的可能。在一个开放的系统中发生爆炸的结果,伤者肯定不会只有自己,产生的能量也将传导到整个系统内。



福 卡 智 库




 04


   双刃剑  



从三次金融大爆炸的情况来看,英美都充分享受了金融大爆炸的好处,只是各自表现形式不同。

英国的金融文明是经典的保守型模式(以银行和保险为主),它有效地帮助了英国的工业革命和贸易大发展,并且规避了风险;美国的金融文明主要是以股市、衍生品市场为代表的投机型模式,它吻合美国人的投机天性,助推美国顺利完成西部开发、修铁路、造运河等工业文明的主要阶段,并从工业文明迅速跨入新经济文明。

除了拥有适应各自国情特色的金融文明,美国、英国的金融文明还成为它们控制世界的战略要点,“控制国际银行系统”、“控制全球硬通货”、“掌握国际资本市场”等国家战略手段确保了美国、英国的金融文明独占鳌头。

而英美能够充分享受金融大爆炸的好处,主要基于三点原因:

首先,美国、英国的金融过剩最早、最多,虚实经济的脱离最彻底。

以股市为例,2008年金融危机前,美国、英国股市市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均高达160%。美国的虚拟经济规模是中国的20倍以上,英国的虚拟经济规模也比中国大10多倍。

金融过剩到一定程度,虚拟经济就会脱离实体经济而独立存在。全球外汇交易已经基本背离实体经济运行,在每天3万亿美元的交易中,98.5%的交易量是没有任何贸易背景和生产背景的,纯粹是为了资金的逐利需要。

这部分虚拟经济的运行遵循自身的规律,如高脆弱性、观念定价等,在这里充分体现出金融资本经济的游戏规则,与工业文明的游戏规则截然不同。过剩的金融资本与虚实经济分离为金融文明的形成提供了前提条件。

其次,金融国策谋略最盛。

前文提到,金融市场上一直都有英美阴谋论的传言。无论阴谋论成立与否,金融已经切实被美国、英国当做国家战略的重要手段,它们正以金融手段支配着全球的资源再分配,比如利用金融操控全世界的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农产品、能源、资源价格均受控于期市)。

除了被当做国策手段,金融本身也变成了目的,比如美国发动科索沃战争即是为了阻止欧洲金融资本回流以及炸毁欧元。政治忽悠、军事打击、金融谋利三者的有机结合已经成了美国、英国惯用的国策伎俩。

由此可见,金融文明在美国、英国不仅具有经济意义,更有着重大的政治价值。

最后,工业经济的逻辑递延最为经典。

英国老牌金融业为工业革命的崛起筹集资金、承担风险,支撑了交通能源、原材料、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巨大投资,推动了手工生产全面进入大机器生产的工业文明时代。

美国道琼斯股票市场为工业文明的发展提供了主要的资金推动力,通过企业的上市,架起了工业文明与金融文明之间的桥梁,比如将公司高管的薪酬从工业文明的支付法则变成金融股权激励的支付法则,使得公司高管以前辛勤劳动、线性累加的成果在股市被瞬间放大。

而纳斯达克股市又为信息技术新经济文明与金融的嫁接起到衔接作用,利用金融活动的利益规则激发出美国人的创新热情,反过来推动新经济文明的发展。

然而,硬币有两面,金融也是双刃剑,它不仅是撬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伟大杠杆,是天使,它也是反噬的利器,是魔鬼。

金融虚拟经济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地不断演化发展着,以至于在最近20年全世界金融变幻诡谲、过剩资本阴魂不散的时代背景下,日益显现出超越与颠覆的威力。

首先,金融资本经济逐渐超脱工业文明,其呈现出来的规律完全不同于工业文明的价值规律。

在金融虚拟经济叩门时,许多熟悉传统工业文明规律的人却后知后觉,用错误的工业文明规则去计算,结果与金融虚拟化赐予的好处失之交臂。

由精通最复杂的风险产品和模型的诺贝尔奖得主管理的对冲基金公司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栽倒在俄罗斯金融风暴引发的小概率事件上,43亿美元套利基金灰飞烟灭;英国财政大臣在黄金价格即将崛起之时,错误估计形势,把英国半数以上的黄金储备抛在了20年中的最低点,令英国政府损失了至少20亿英镑,导致议会找他秋后算账。

其次,金融虚拟经济对嫁接于上的其他文明的质量要求很高,如果能互相匹配,则对其他文明的成果有明显的放大效应,否则会出现反向结果。

美英与日本就是最好的例子,其根本差别在于是否参透金融大发展时代的特殊规律。

当然,把时间拉长,英美两国也并未逃过金融原罪的反噬。

随着伦敦金融城的不断膨胀,它的负面影响也逐渐显露,从最初的“钱生钱”,变成了从经济的其他领域榨取财富。它就像一棵参天大树,占据着最优质的的资源,而其他行业和地区就像是树下的幼苗,只能在缺少资源的环境中不断萎缩。

在英国三所大学(哥伦比亚、谢菲尔德、马萨诸塞)的联合研究报告中指出,英国在1995年到2015年的20年间,金融城的过度膨胀为整个英国经济累计带来了4.5万亿英镑的损失,其中1.8万亿是由于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造成的,而另外的2.7万亿则是错配成本。英国也在此过程中逐渐退出全球金融舞台的中央。

美国被金融原罪反噬的恶果在次贷危机中就有所展现。虽然美国通过转嫁风险的方式巧妙地将金融危机对美国本土的影响降到了最低,但金融化过度和政府超量货币发行导致的金融泡沫不断叠加,终将难以为继。

长期以来,美国一直充当世界金融安全岛,并充分享受由此带来的好处,但随着金融过度化的问题不断累积,特别是美元持续超发、美债持续膨胀,本身就在不断侵蚀美国金融安全岛的功能以及美元的信用。

如此来看,金融发展有其自身规律,金融大势难以被操纵,即便有阴谋诡计存在,但究竟是拥抱天使,还是释放魔鬼,看来也不是想左右就能够左右得了的,反倒容易落得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关于金融形势更多分析,敬请关注后续“中国金融从爆炸到收敛”系列文章。

相关参考文章:

为什么我们国家现在很少提金融创新了?|中国金融从爆炸到收敛

熔断、高估值、危机四伏!为什么美股还没有引爆金融危机?|中国金融从爆炸到收敛

两大过剩让世界战战兢兢!美国将再次引爆世界危机?|中国金融从爆炸到收敛

全球不到2年印发了5000年的货币?世界货币大膨胀,中国金融大收敛,为何中国与世界“背道而驰”?|中国金融从爆炸到收敛

- END -


图片


  • 其他文章:

福卡会员

福卡智库系列产品,聚焦中宏观形势、国家战略、企业战略等领域。专供各级政府领导、企事业单位高层领导战略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