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以来,工业文明开始进入到下半场,工业制造也似乎显现出疲态。
在成为“世界工厂”后的多年里,中国的工业制造并未像想象中的那样迎来井喷式的发展,而更多的是沉陷在了“微笑曲线”的底部。
以国内汽车产业为例,乘联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截止2021年底,全国乘用车产能合计4089万辆,产能利用率仅为52.47%,其中36家车企的产能利用率不到20%,年销量低于1万辆的车企也高达29家。
这一系列数据已远远跌破国际标准的“安全线”,产能过剩问题已成为行业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困境。
无独有偶,当下风头正茂的半导体和太阳能材料的硅料也冒出过剩的隐患。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报告显示,2021年全国多晶硅产量达50.5万吨,同比增长27.5%,2022年产量预计将超过70万吨。如果规划产能全部投产,多晶硅产能过剩将不可避免。
大量过剩意味着产业同质化现象严重,也有专家将当下困境的原因归结为工业文明由盛及衰的必然结果。
相较于20世纪,工业发展的速度有所放缓,工业的迭代升级越来越多地依靠科技创新带来的突破,而科技创新已不单单局限于工业概念,工业文明似乎也逐渐向复杂多元的新经济文明演化。
当下,任意一项科技的突破都将带来经济文明意义上的变革,并从单一行业辐射到更多领域,科技经济作为新的文明正在悄然浮现。
文明的演进取决于什么?
加工工具的出现使得人类步入农业经济,奠定了人类文明的根基;工业文明开创了现代化的人类社会。由此来看,文明的演进离不开生产方式的巨大飞跃。
经济形态正呈现出哪些新变化?
如今一个复杂多元的新经济形态正崭露头角。从“科技经济化”到“经济科技化”再到“科学—技术—经济一体化”,科技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科技文明时代与以往经济文明有什么不同?
科技经济作为最独特、最重要的人类成就,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并呈现出与以往经济文明截然不同的新特征,科技正从单点性的突破力量演变成叠加性的驱动力,在不同维度上延展人类能力,经济形态进入多点开花、多向突围的新阶段。
更多精彩内容可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购买。
温馨提示:已购买德培论道会员B的用户请勿重复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