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押氢、日本弃氢,为何出现如此反差?氢能到底有没有未来?(上)》一文中,我们分析了中日两国在发展氢能上的反差,这背后是在世界能源大变局中,各国不同的能源战略选择。
工业革命后,石油成为工业发展的血液,长期以来一直被定义为核心战略资源,世界各国对石油的争夺从未停歇。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石油储量极为丰富的中东,成为了现代史上最不太平的区域。两伊战争、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
战争爆发的背后,均与石油高度相关。并且,战争直接影响到了能源价格。
而近期的俄乌紧张局势同样如此:战争阴云笼罩之下,能源价格开启暴涨模式,天然气迅速飙升,被视为“欧洲天然气价格风向标”的荷兰TTF天然气期货价格较前一个交易日暴涨25.72%(2月24日数据),涨幅甚至一度超过35%;石油从2020年4月的一文不值甚至倒贴(-37.5美元/桶)转眼间升至100美元/桶以上。
更令人担忧的是能源涨价所引起的连锁反应,逐步从能源企业传导到制造、化工、食品加工等企业。能源价格上涨挤压利润,导致工厂减产或停产,对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众生活都将造成极大影响。
冲突不断升级,能源遭遇池鱼之殃,不仅反映了欧洲对俄罗斯能源的过度依赖,更让单一能源体系的脆弱性暴露无遗。
福 卡 智 库 01 能源的战略地位
从历史来看,能源即权力。
诸多历史学者认为,荷兰在16、17世纪经济的辉煌得益于它能够方便地得到“泥煤”这种燃料资源,而泥煤资源的衰竭则是其经济停滞的重要原因;与之相似,英国经济从18世纪以后表现出比荷兰更长久、更持续发展的原因,完全归功于英国丰富的煤炭资源,并大规模地进行了开发利用。
而英国强劲的经济实力则成为其日不落帝国的坚固基石,煤炭实际上在深层次上塑造着当时的全球地缘政治格局。石油取代煤炭成为主导能源之后,地缘政治成为塑造世界能源格局演变的重要因素,在世界能源议题中的分量持续加重。
究其根本,无论是煤炭时代还是石油时代,基于能源分布不均以及经济发展水平不一的各国对能源需求的差异,能源格局呈现出供需不匹配、产地与消费地错位的特点。
而能源结构的单一化导致能源权力被集中掌握在少数国家手中。即便诸多国家都在致力于寻求能源安全,但在传统能源占据主流的时代,油气能源分布的不均衡和其天然的稀缺属性决定了能源独立注定是大多数国家的乌托邦。
一旦化石能源被牵制或枯竭,不仅将直接冲击国家经济,还极有可能抽掉国家的“存在前提”。
福 卡 智 库 02 能源结构转型的必然性
在此背景下,能源结构多元化的时代将不可阻挡地到来。
第一,传统能源的有限性和环境问题决定了单凭石油无法长久支撑全球经济发展。
美国著名地质学家赫伯特提出了著名的矿物资源的“钟型曲线”理论,认为任何一种不可再生资源都会经历一个产量从零开始,然后呈现指数形式增长,到达峰值后再不断下降,直至资源枯竭,产量又回到零的过程。
从环境可持续发展因素上看,严峻的气候环境问题和发展中的低碳道德理念也促使着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的研发与应用。
第二,石油天然气生产和消费的空间、地域不均衡是世界能源多元化转型的外部驱动力。
美洲地区既是生产中心也是消费中心,油气生产量和消费量基本平衡。中东和独联体国家是主要的油气输出地,而欧洲和亚太地区是主要的油气输入地。欧洲和亚太地区石油和天然气化石资源匮乏,消费需求量大,严重影响区域能源安全,迫切需要通过能源转型实现能源自给自足,提高自身的能源安全。
从高碳单一能源到新兴低碳多元能源的切换无疑为各国谋求能源安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第三,与煤炭、石油等单一能源撑起一片天的能源结构不同,新能源的发展呈现出多点突破的特征。尤其是随着技术的发展,新能源成本逐年降低、竞争力逐渐上升成为能源多元化转型的内部驱动力。
据IRENA数据显示,2010年以来,太阳能光伏发电、聚光太阳能热发电、陆上风电和海上风电的成本分别下降了82%、47%、39%和29%。2019年,所有新近投产的并网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发电容量中,56%的发电容量成本均低于化石燃料的发电成本。
清洁技术已成为电力和各种能源终端应用的首选技术,在大多数地区,太阳能光伏或风能已成为成本最低廉的可再生能源,一旦实现全球范围平价上网,无疑将对原有石油体系釜底抽薪。
福 卡 智 库 03 各国能源转型因地制宜
纵览全球,在各国力图实现能源安全、谋求低碳发展的大背景下,能源转型的序幕已经拉开,而每个国家自身的地理、气候条件不同,科技发展水平也不同,其能源转型路线也各有差异。
最近,德国气候部门提出新的立法草案,拟将100%实现可再生能源发电的目标提前至2035年,较此前目标提前15年。法国则高调重振核能,马克龙在名为“掌控我们的能源命运”的演讲中,表示将从2028年开始新建6个核电机组,到2050年新增2500万千瓦核电装机。
连传统的石油大国也开始主动转型,今年初,沙特宣布将在2040年前大力开发本土核电建设,拟建设超过1700万千瓦核电装机,以满足能源多元化需求。
各国的不同选择也让能源转型之路上增添了许多“分岔的小径”。除了氢能外,太阳能、核能、生物质能……过去在故事里反复出现的科幻设想,正逐渐“飞入寻常百姓家”。
国际能源署发布的《2021年世界能源展望》称,到2050年,成功实现净零排放将为风力发电机组、太阳能电池板、锂离子电池、绿氢等行业每年创造超过1万亿美元的市场,其规模可与当前的石油市场相媲美。
福 卡 智 库 04 世界能源“多极发展” 从现有的新能源格局来看,风电、光伏已占据能源体系的半壁江山,堪称新能源“双雄;同时,还有更多新能源雏形也正显山露水,或将成为能源市场上的黑马。而随着新能源的多点突破和应用落地,世界能源格局的多元化亦是大势所趋。 第一,新能源的应用可以通过创建一个更加分散的全球能源系统来平衡国家间的能源关系。传统油气资源的地缘政治基于油气资源地理分布的不平衡,产生能源生产、消费的空间分离,进而衍生出对油气资源争夺、油气运输通道博弈和大国区域战略牵制等能源地缘政治行为。 绿色、低碳、泛在、可再生的能源,如核能、风能、地热、潮汐乃至生物质能,取代传统化石能源,能源变为无处不在、无处不有的资源,其可获取性较化石能源已不可同日而语。在更为分散化的能源体系下,国家间也有望建立起更为平衡的能源关系。 第二,新能源的崛起意味着全球利益的重构,传统意义上的能源匮乏国亦可成为新能源体系下的能源“大国”。正如页岩气革命让美国从一个纯石油进口国变成了出口国,无疑削弱了OPEC的影响力,根本性地动摇了整个世界能源格局,未来的新能源时代,类似的故事或将不断上演。 第三,与能源的多元化转型相伴,国家间的能源博弈焦点亦将呈多元化趋势。能源博弈的主要手段和能源安全的内涵都将发生新的变化,能源外交的基本逻辑将从围绕产油国、油气消费国和国际石油组织等的政治经济博弈,转变为围绕能源科技的竞争,油气所引发的冲突等将随之降低,中东、北非等区域性地缘政治冲突或将减少,而新能源基础设施的安全性,包括跨洲际电网、智能电网等的安全将成为能源安全的重要内容。 由此可见,未来的全球能源系统将由“一家独大”转向“多极发展”。 可再生资源抹平了各国在自然资源上的差距,以后的能源利用将不再是资源争夺,而是技术竞争,谁有技术谁就拿到了资源,拥有技术可以出口技术而非资源,没有技术就连自己的资源都没法利用。 这也意味着,谁能率先攒齐技术、市场、产业链“大三角”,谁就能抓住新一轮能源革命契机,掌握主导权!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