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记住账号
  • 两周内自动登录

产业经济

首页    >    福卡洞见    >    产业经济

“二战后最大粮食危机”?“餐桌博弈”拉开序幕,粮食改变国运?

发布时间:2022-06-02    浏览次数:
0


 01


  全球粮价飙升



最近,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宣布,人类或将面临“二战后最大的粮食危机”。

一是全球粮食价格飙升且“几乎没有放缓迹象”。

粮农组织数据显示,今年3月的全球食品价格指数,环比上涨12.6%,大幅跃升至199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几乎所有食物种类都在涨价:谷物(大米、小麦、大豆等)环比上涨17.1%;植物油环比上涨为23.2%;乳制品环比、同比涨幅分别达2.6%、23.6%。

二是不少地区粮食供应短缺。

黎巴嫩的小麦库存约为一个月的使用量,已处于危机水平;到5月份,索马里将有460万人面临严重的粮食短缺;埃及目前的储备仅够维持该国补贴粮食计划约四个半月时间……

物资的短缺促使人们涌向超市抢购粮油,超市的柴米油盐已被一扫而空,恶意囤货的现象死灰复燃。

然而,在此之前,美国已经把“粮食危机”的责任甩给俄罗斯,大面积释放“普京发动的战争引发全球粮食危机”的论调。

不可否认,俄乌冲突相当于给国际粮食市场扔下了一颗“炸弹”。要知道,在全球三大黑土分布区中,乌克兰黑土面积独占40%,是全球主要农业生产国和出口国,素有“欧洲粮仓”之美称。

而俄罗斯则耕地资源丰富,是全球最大的小麦出口国和主要化肥生产国。两国出口的玉米占全世界出口量的20%,大麦占25%,小麦占30%,食用油占10%,葵花籽油的占比更高达80%。

毫不夸张地说,俄乌两国手握全球“粮袋子”。而今冲突之下,乌克兰不仅粮食减产——要么要种的地没人种,要么作物熟了没人收;还运粮无路——各大港口被封锁,严重影响粮食出口。而欧美制裁又压缩俄罗斯农产品国际市场,导致其在种植决策上趋于保守。

正因如此,高盛悲观地预计,俄乌冲突会给全球谷物市场带来自1973年苏联作物歉收以来的最大扰动,将饥荒程度推向前所未有的水平。



福 卡 智 库



 02


  粮食发展极度不均 



只不过,粮价上涨并非近期现象,俄乌冲突只是引爆全球粮食危机。早在俄乌冲突前,全球的粮价已步入上升通道。

目前全球200多个国家与地区,只有33个能做到粮食大体自给,概因世界粮食生产发展极度不均:

一边是有限的12个生产和出口粮食的国家,生产量和出口量占到世界的70%,构成了垄断市场。

粮食充裕的国家以经济发达的地区居多,主要有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耕地丰富,粮食总产量、单产和人均占有量都比较高。凭借丰富的农业资源,这些国家不仅成为储粮大户,更控制了世界粮食出口量六成以上。

一边是贫穷国家和中国这种人多地少且经济高速发展的国家,高度依赖粮食进口。

如日本、埃及、墨西哥等亚非拉小国,因受限于人均农业资源匮乏而缺乏粮食竞争力,还为加快经济发展,往往重视工业、轻视农业,重视出口、轻视自给。

而今解决全球粮食危机需要全球性协调和努力,尽管七国集团提出粮食安全倡议,但整体而言,这种画面很难实现:

一方面,各国各自为政,竖起粮食高墙。

在正常情况下,那些不能自给的国家也没什么可担心的,因为可以花钱从国际市场上购买。例如新加坡,可以说毫无农业可言,过去两年却在“全球粮食安全指数”榜上蝉联冠军。

然而,正如基辛格所言:“谁掌握了石油,谁就控制了所有国家;谁掌握了粮食,谁就控制了人类。”这句话在平时大家听之忘之,一旦遇到“兵荒马乱”的年代,其警示性就立马突显了出来。

对此,世界各国人人自危,人人自保。截至3月底,各国已实施了53项与粮食贸易有关的新干预措施,其中31项是限制粮食出口,九项涉及小麦出口限制。

可问题是,农产品贸易收紧会互相传染,产生传导效应,需求小麦的国家得不到小麦,加剧农产品市场整体恐慌,触发粮食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将粮食留在国内。与工业品贸易相比,全球农产品自由贸易程度并不高,这场危机会进一步加剧这一趋势,各国寻求自保,产生恶性循环。

换句话说,更大的冲击并非源自贸易体系,而是终结在贸易体系中,各国一边猛烈抨击出口管制,一边试图将农产品留在国内。这是一个全球的囚徒困境,保持出口畅通符合每个国家的利益,但谁也不愿成为唯一这样做的国家。

即便这些临时性政策治标不治本,只会在短期内使国内粮价下降,但世界市场上供应的减少将进一步加剧全球粮食价格,并最终反过来作用到国内粮价上。



福 卡 智 库



 03


  美国粮食贸易垄断 



另一方面,更大的原因还在于,粮食危机让美国有了新的增长替代。

美国有着冠绝全球的广阔耕种面积(28亿多亩),占全世界200多个国家的耕地总面积的13%,即美国一国占据了全球七分之一的耕地面积。

而且,美国的黑土地面积高达12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一,黑土是世界上肥力最高、最适合耕作、最具生产潜力的土壤,堪称“谁掌握了黑土地,谁就掌握了财富密码”。

基于如此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如今美国已发展为全球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控制着世界粮食市场的一半以上,其中,玉米出口量位居世界第一,小麦大豆出口量均是全球第二;而且,世界四大粮商中有三家是美国公司,它们控制着世界75%—90%的粮食交易,并通过技术锁定,加强东道国的技术依赖和减少技术产品效益外溢,维持其在核心技术上的垄断优势。

所以也可以说,美国对全球粮食贸易形成垄断性控制,拥有相当大的粮食定价权,粮价越高美国越能得利——不仅是经济上的利益,还能稳固其地位,帮助其形成粮食霸权。

只要有国家陷入粮食短缺,就只能向美国低头。如此一来,美国就可以通过粮食来控制全球。

事实上,美国一直都是这么做的,一度用粮食催眠苏联、操纵墨西哥、绑架阿根廷等将粮食战争推向极端。



福 卡 智 库



 04


  全球粮食格局洗牌 



以此看,世界各国正展开一场“没有硝烟的餐桌博弈”,粮食成为国际政治谈判桌上的重要筹码,于无形中重塑各国资源禀赋差异,全球粮食格局或将重新洗牌:

一方面,粮食大国成为得利的“渔翁”:

既凭借粮价飙升而趁机抢占市场份额,将自然禀赋转化为现实价值,躺着赚钱——前有美国粮商嘉吉公司赚得盆满钵满, CEO个人财富大涨20%;后有印度“趁火打劫”,正摩拳擦掌争取小麦出口市场份额,与全球最大小麦进口国埃及进行最后谈判;还有澳大利亚、阿根廷等国大捞一笔,今年第三季度的农作物被争相预订。

又能借粮食危机将收获的镰刀伸向全球政治——正如《粮食战争》一书作者拉吉·帕特尔所言,粮食战的本质是粮食的政治化,是市场、权利和粮食体系的隐形战争。粮食是生活必需品,也是外交工具,更是国家之间竞争的利器。

而今粮食危机之下,附带政治条件的粮食援助,便成为美国的重要地缘政治手段。“要想吃美国人的饭,就不能砸美国人的锅,自然得乖乖听美国人的话”,美国通过控制全球粮食得以成为世界洗牌者——从给叙利亚提供感染了小麦粒线虫病的小麦种子,到挟粮食和粮价威胁第三世界国家,再到指责中国储备大量粮食导致全球粮食价格上涨,美国“粮食战争”至今仍未停歇。

另一方面,那些高度依赖进口的贫困国家成为城墙失火被殃及的“池鱼”,遭受破坏性打击。

在发达国家,食品支出约占消费者总支出的17%;但在发展中国家,这一比例要高得多,如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这个比例高达40%。如此一来,粮价上涨极有可能导致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的数百万人陷入贫困,其中又以亚太地区、撒哈拉以南非洲、近东和北非地区增加得最多。

而且,粮食事关民生大计,若供应不足引发民众不满,国家政治将不稳定!2008年,四大粮商带头囤粮,导致小麦、玉米、大米分别上涨171%、200%、221%,引发全球36个国家发生骚乱。

而今历史仿佛重演——在巴基斯坦,前总理伊姆兰·汗10日因国民议会通过对其的不信任案而下台;在秘鲁,因燃料和食品价格持续飙升,示威抗议活动演变成暴力冲突,政府大楼被砸,甚至造成人员伤亡。

总之,在多因素的交织冲击下,粮价上涨带来的影响是全球性的、全面性的,再加上由于粮食生产周期长,粮食市场变动难以迅速作用于农业生产,这也就决定了,粮食危机的持续时间和复杂性将远超想象,各国命运将因此而改变。

用粮头号大国中国虽然粮食问题从整体看相对乐观,但也有其特殊性,面临的粮食危机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生产不足导致的危机,更多的是结构性问题。

更多分析预判敬请关注福卡智库后续内部会员报告相关文章。

- END -


图片




  • 其他文章:

福卡会员

福卡智库系列产品,聚焦中宏观形势、国家战略、企业战略等领域。专供各级政府领导、企事业单位高层领导战略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