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记住账号
  • 两周内自动登录

区域城市

首页    >    福卡洞见    >    区域城市

如何破解长三角一体化难题?

发布时间:2022-08-13    浏览次数:
0

自2019年中央将“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政府工作报告中长三角区域协调发展一直着墨较多,“长三角一体化”也成为热词经常上热搜。

从经济实力来看,长三角板块一骑绝尘,远远超过川渝、两湖江西、大湾区、京津冀。

尽管今年以上海为首,长三角地区受疫情冲击较大,但从经济数据来看,2022年上半年,长三角地区经济总量依旧占据全国近四分之一的比重,是中国经济重要的增长极和最具活力的区域。其中,22市增速跑赢全国上半年增速2.5%,15市跑赢增速3%,除上海之外的40市都实现正增长。

然而,目前,长三角一体化的进展进入缓慢推进期。

归根结底,三股量拉扯着长三角一体化:

城市本位主义。为使本地投资和经济增长速度最大化,各地都有自己的产业规划、招商引资计划和城市经营战略。同构化、同质化竞争造成“市场碎片化”,城市本位主义强盛,以致“貌合神离”。

财税收支不统一。“分灶吃饭”放活了地方经济,但土地价格、税源上的争夺加剧。围绕重大项目落地,往往难以避免相互挖墙脚。

市场经济的马太效应。市场自由竞争会推动资源向强势一方流动,像上海、杭州等城市,拥有优越的地缘、集成的交通、良好的先发基础,将虹吸周边资源,从而超然胜出。市场化配置倾向长三角内部分化。

面对长三角一体化的诸多难题,如何破解?

现阶段一体化的目标就是为市场要素自由流动扫清障碍,构建便捷性、通用性的高效服务网络,激发市场活力,打破市场碎片化、行政分割化的桎梏,实现“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在此过程中,地方政府大胆尝试、突破保护主义的惯性思维,在操作层面上敢于“放权让利”,把“放管服”的效应一杆子捅到最底层,通过基层“细胞”的自由整合、勾兑,改变“体制基因”,进而改变各“器官”的功能、更新系统运作模式,完成体制进化。

中央已经吹响“再统一”的号角,二次市场化、二次体改的大幕也已经拉开,规则一体化、市场一体化、要素流动一体化、体制机制一体化、管理职能一体化等方方面面的举措将会给长三角带来一轮超出预期的变化。依然原地踏步、准备出发的状态是远远不够的。

二次统一要走第三条道路——政府与市场的复式,基于政府具有强大统筹动员能力,预计在中国依然由政府开路、市场跟进,国家层面的大市场统一将更多借助地方力量。

福卡智库对于长三角一体化有多年的研究积累,相关研究都涵盖在我们最新推出的信息库“区域经济”中。区域经济版块囊括了区域经济板块研究、区域经济一体化、县域经济、特色小镇、功能区、乡村振兴等多方面内容,为您更深入地理解区域发展规律、逻辑和趋势,及时掌握区域发展动态,把握未来发展方向提供思路。

扫描下方二维码了解更多内容。

图片





  • 其他文章:

福卡会员

福卡智库系列产品,聚焦中宏观形势、国家战略、企业战略等领域。专供各级政府领导、企事业单位高层领导战略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