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美国“脱钩”中国了吗?
美国商务部发布报告,2022年,中美货物贸易总额达6906亿美元,又创历史新高。其中,中国向美国总出口额达5817.83美元,中国向美国总进口额达1776.44亿美元。
自2018年中美贸易战开打以来,美国加紧推动中美产业脱钩,中美“脱钩”的氛围愈演愈烈,高科技产品的双标贸易额下降明显,但从2019年开始,中美进出口贸易额又掉头向上,逐渐增长,只不过增速明显缓慢,美国正在逐步减少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
与2021年相比,贸易总额增速从28%下降至0.5%,但个别产品,如塑料制品、汽车及零部件、光学医疗产品、钢铁及其制品等商品的中国进口额已超2018年,这部分产品仍具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
脱了五年钩,但总贸易额与2018年相比仍增长了近600亿美元,美国“脱钩”路线只是虚张声势?
答案是否定的。
美国仍然持续推进向“伙伴国”的贸易倾斜,试图将越南作为中国的“替代者”,单就2022年一整年统计:
2022年1~9月,美国从欧洲进口4490亿美元,从中国进口4180亿美元。欧洲取代中国成为美国第一大进口来源地,第二大为北美联盟如加拿大、墨西哥,中国降为第三;
苹果中国市场占有率逐渐萎缩,印度将成为苹果生产和营收的新增长点,产能将由现在的5~7%增长到25%;
日本东芝大规模撤退,在中国的24个城市,33家工厂与研发机构,都将会在今年12月底关闭,其中研发机构与精密零部件生产将会返回日本,电器业务全部转往越南;
美日荷三国共同制裁中国芯片产业,戴尔公司将在2024年弃用中国产芯片,并准备在2025年把一半产能移到印度和越南;
……
从特朗普开启贸易战至今,美国现任总统拜登更是在多方面对中国经济进行围堵与打压,伴随着《芯片与科学法》、《通胀消减法》等法案的持续出台,美国正在试图重塑全球产业链以达到削弱中国经济全球占比的目的。
今年1月中国PMI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6.1%,这一数据预示着中国的出口增速存在继续下滑的风险。
福 卡 智 库 02 中美贸易的未来是怎样的?
首先,美国正在产业制裁中国。
我们需要明确的是,中美贸易战的根本其实是科技之战。对于高科技产品,中美贸易量急剧下降,近年来,美国的大部分产业政策都针对中国,并且已将华为和其他科技公司列入其“实体名单”。
对于芯片等产业,中国在尖端处理器方面缺乏竞争力,同时西方对中国获取先进芯片制造机器的诸多限制进一步阻碍了中国的突破。
总体上看,美国对中国的进出口额度均大量降低,从其他经济体进口的产品大幅增加。尤其是越南在这些领域对美国的出口跃升,2018年至2021年,越南对美国的出口总额翻一倍还多。
其次,全球正在面临从团结走向分裂的威胁。
美国自特朗普政府开始就频繁退出、分化国际组织并自建“小圈子”;而还未从“脱欧”风波中彻底抽身的英国近期又被爆出准备退出欧洲人权公约。这造成全球合作的根基正在逐步瓦解。
随着逆全球化趋势对于国际组织作用的削弱,全球产业链作为维持全球合作的基石也受到了挑战。特别是自“贸易战”开打以来,美国不断尝试通过制裁企业、产业法案等手段扭曲全球贸易,意图打造脱离中国的全球供应链。
这事实上降低了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获得合理配置的能力,无疑会带来各种成本的相应上升,推动通货膨胀率的上涨,也使得全球产业链所维系的国际合作关系遭受重创。
最后,全球经济体系的壮大并不能排除中国。
尽管美国通过关税和科技出口限制等一系列措施不断收紧开放的大门,但最近10年中国努力保持了开放的步伐。
2022年,中国加入了有史以来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该协定涉及东盟、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并取消了90%的商品关税。
外国不少中小企业通过进博会、消博会等平台或其他渠道进入中国市场,搭上发展快车。
作为全球化最重要的参与者之一,逆全球化趋势,使得中国经济蒙受巨大压力。在美国的科技打压下,高科技产业在美市场急速萎缩,但作为一个产业链相对完整、基础设施相对健全、管理和创新机制相对现代化的工业国家,在全球产业链上的地位是独特而又难以替代的;同时,美国受高通胀的影响仍需不断扩大对华商品进口规模。
这也说明中美关系并非简单的 “零和”博弈,仍具有合作共赢的空间。
但不同于拥有不可替代性的高科技产品,美国对华商品进口的选择就是一柄达摩克利斯剑,所谓的贸易总额并不足以扭转中美之间的僵局,中美贸易的未来,仍充满极大的曲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