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汽车似乎进入格局颠覆!一边,德日系车各有各的“失意”,正遭遇其入华以来最大的滑铁卢。近日,德国《汽车周报》发文称,德国汽车制造商在中国市场正变得平庸。以宝马为例,该品牌最新款纯电动车i3,在终端售价相比较指导价优惠近10万元的前提下,依旧卖得不好。在今年2月,这款车的销量仅为2976辆,是其同几乎“同价位”的燃油版3系销量的一半还少。而作为德系豪华的“门面”的奔驰,情况同样不乐观。与此同时,日系车在华也逐渐信仰崩塌,渐渐沦为了市场中被消费者抛弃的对象。丰田、本田、日产三大品牌截至2月7日均已公布2023年1月份在中国的销售数据。丰田汽车月销量11.38万辆,同比下降23.5%;本田汽车月销量6.42万辆,同比下降56.2%;日产汽车月销售4.75万辆,同比下降64.4%。另一边则是,中国这颗闪耀的新星与美国这个传统老大正占据着世界汽车舞台的C位。近几年,是中国新能源汽车最意气风发的时代,接连翻倍式的销量强劲增长,如火箭般加速的渗透率提升,即使是在疫情和国际局势动荡的大背景下,依然势不可当。2022年,中国新能源车渗透率已经站上27.6%。德国普华永道在2022年11月预计,2030年中国电动汽车在欧洲电动汽车的市场份额可达5%。美国则是特斯拉撑起了整片天。特斯拉2022年第四季度业绩显示,其电动汽车业务的收入增长相对缓慢,毛利率面临显著压力。但在整个一年里,特斯拉的营业利润率显著提高,远远领先于汽车行业的其他公司。全球汽车市场风云变幻,未来究竟谁主沉浮?
要知道,自1885年汽车诞生以来,世界汽车工业历经漫长的130多年历史,中间经历了4次重要变革(早期欧洲汽车以小众豪华品牌为主——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福特标准化、规模化生产让美国汽车工业崛起——二战后石油危机让主打节油的小型日系车辆取代粗放型美系车辆——2008年金融危机美系、日系车受挫,以德国大众为代表的欧洲车企重回全球汽车产业霸主地位),导致了汽车工业中心在不同国家和地区转移,150年来1000多个汽车品牌走马观花般“你方唱罢我登场”,但在传统燃油车时代的旧格局内,长期的头号玩家一直锁定在德美日三国。其中,德、日、美三大派系凭借各自的独门诀窍(德系以技术先进、动力强劲、底盘质感好、外观稳重见长;美系走粗犷路线,空间大、油耗高;日系则重经济实用主义,省油、外观新潮)在中国主战场脱颖而出。细看这130多年全球汽车发展史大致可以发现,汽车产业变革和汽车工业中心转移为何围绕日德美?具体而言,一是,强工业基础能为其打牢地基。汽车工业较广泛,20世纪初美国钢铁、石油工业大发展,20世纪四五十年代马歇尔计划援助下欧洲经济迅速复苏,这些均为美国和欧洲汽车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二是,崛起的国家力量前来“添砖加瓦”。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GDP增长曲线与汽车工业增长曲线高度吻合,国家汽车工业水平与经济实力排名以及综合国力排名也高度吻合。毕竟,要生产出一款受到市场认可的汽车,就证明要在更多方面达到相当高的成熟度才行。如能源、自动化、电子、材料、设计、美学等。一个国家若拥有了强大的汽车工业,足以说明其在相关产业、技术和人才积累以及它们之间的交互整合上达到了一定高度。三是,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杀手锏”为汽车业的一骑绝尘“保驾护航”。如本田的复合涡流控制燃烧式发动机(CVCC)、可变气门控制系统(VTEC),为日本小排量、低能耗产品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及生产工艺和管理体系等,如福特流水线生产模式、丰田开创的精益生产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