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五一假期没有冷门城市。作为防疫政策调整优化后的首个五一小长假,这本是一个刺激经济、拉动内需的大好时机。然而,从切身体验上,2023年的五一出行却让游客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拥堵和压力。宏观数据足见五一出行的火爆,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2.74亿人次,同比增长70.83%,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 年同期的119.09%;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480.56亿元,同比增长128.90%,按可比口径恢复至 2019 年同期的100.66%。微观体验上,全国各地都在上演“人从众”的奇观,堵车、堵地铁、堵厕所早已屡见不鲜,今年又多了乌镇堵船、敦煌堵骆驼,甚至爬珠穆朗玛峰也堵,属实离谱,让游客们大呼不值。从圆明园开放163年以来首次门票售罄,到4月29日上海虹桥站当日车票抢购一空,你以为旅游就是看山、看海,结果看的是人山人海。然而,让广大出游者“爱恨交加”的,不仅是一票难求、人满为患,随着而来的还有费用“刺客”、接待不力、体验不佳等一系列问题。调查显示,旅游热门城市的酒店价格也水涨船高,酒店先恶意“退单”,再重新涨价,价格甚至上调了5倍,给出的借口也是千奇百怪,什么“换了老板”、“房间装修”、“民宿转让”。“99元睡大厅沙发”、“酒店满房搭帐篷也要159元”等话题也是骇人听闻。五一期间暴露的这些问题迅速成为悬在中国带薪休假制度头上的一把利剑,中国的假日经济正面临严峻考验。
之所以会造成今年五一假期的爆堵盛况,既有群众报复性消费心理的推动。经历了疫情三年,旅游行业的复苏和报复性增长自然是绕不开的话题。五一期间,居民长期压制的消费需求得以迅速释放。根据商务部公布数据,五一假期,居民出行意愿强烈,消费热情高涨,消费市场保持较快增长,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18.9%。正如高盛在发布的报告中提到:“五一假期的强劲旅游数据预示着未来几月消费及服务复苏的好兆头,并为该行预测的2023年GDP增长预期增添了信心。”又有各地文旅局的“热情呼应”。不同于往年,今年旅游的复兴有两个标志性的现象:一个是淄博的大火,另一个则是各地文旅局长秒变“网红”圈粉。淄博的走红,除了地域特色、品牌效应、安全保障、网红自媒体的盛行外,淄博政府各部门的努力和广大市民的参与,更是这一顶流持续的关键。同时,继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文旅副局长贺娇龙红衣骑马出圈后,包括刘洪在内的全国多地的文旅局长,也在这几年里陆续冒头,由此,带动了一批新晋网红城市的快速崛起,络绎不绝的游客不远千里也要现身一见。更有国家调休政策的鼓励支持。此前,已有清明节仅放一天假不调休被骂“不人性化”而喜提热搜的前车之鉴,这次五一调休,假日办只好“硬凑”了五天小长假。当然,放假调休背后更多是经济的考量,调休是带着经济“任务”来的,如今经济增长形势并不乐观,调休可以释放消费活力,带动以餐饮、交通、影视、娱乐、展览等多个产业链的“一体化”发展,毕竟国家法定节假日天数全年只有11天,无法更改,只能在调休上做文章,小长假越多对经济拉动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