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最大的特点就是经济形势与改革形势的负相关关系:经济形势表现差,改革动力则强,反之亦然。因此,在形势严峻的关键时刻,“放大招”的必然性条件就成熟了。
当下,外部环境趋紧,内部经济增长动力不足,预期走弱,甚至出现了“经济形势严峻45年未见,必须根本改革才有出路”这样的研判。这种局面下,“放大招”的时机已然成熟。
那么,要放什么样的大招?
从形势变化的根源角度来看,按照以往的经验祭出的常态化政策越来越难以奏效。因为百年大变局带来的变化和以往周期性的形势趋紧有着根本的不同。从发展趋势来看,宏观经济已经进入“L型复苏”阶段,原有的思想认知、政策举措维持横盘走势都显得勉为其难,更别提面对下行压力持续加码的态势。换言之,病因不同,药方也需调整。
针对这种局面,福卡智库对“放大招”的政策空间开展了系列研究,相关分析预判成果刊载于内部报告。
【刊目】内部报告2023年第23期
【摘要】“经济一旦衰弱,就简单粗暴地呼吁降准降息”似乎已成当前市场的盲目共识。不过,2022年以来,货币政策始终保持宽松态势,也并未从根本上改变经济所面临的困境,反而使得中国经济增速延续2010年以来的整体回落态势,降至4%—5%的区间内,这意味着导致当前困境的根本原因并非货币环境,货币政策自然也非解决之良策。
报告重点分析了以下问题:
“政策工具”失灵了?
财税改革的时机已经到来
货币政策的作用正在衰减
【刊目】内部报告2023年第26期
【摘要】实行更加宽松的货币政策或积极的财政政策,在应对一般性或常规化的经济波动问题时,大概率是可行的,但是对于应对中国经济“L型复苏”的问题,这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办法就无能为力了,因为,它们无法兼顾目前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阶段性问题、平衡经济结构以及刺激市场主体、恢复信心、增强投资活力等根本性大问题,也没能解决未来经济增长替代、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以及找到推动双循环的动力源等关键环节,更没有很好处理总量巨大的政府债务、消化同样规模巨大的房产存量以及日益增长的青年人失业率等紧迫任务……
报告重点分析了以下问题:
如何应对“L型复苏”?
历史上的两次近似“L型复苏”的考验
“大招”该往哪里放?
【刊目】内部报告2023年第28期
【摘要】中国经济已经迈入“无人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以往的经验模式都不再管用,需要新思想、新理论来收敛矛盾、凝聚共识、提升破局能力,在实践上非重大颠覆性改革不可。这给理论上的创新提供了研究课题与方向,而在经济现实中的操作,还是要立足于重大的、结构性的变化,以它们作为修正坐标、调整角度、提出对策的前提,事实上这些年来宏观经济领域也的确发生了一些前所未有且影响深远的结构性变化,而它们才是“重大调整”的必要条件与决定性因素。
报告重点分析了以下问题:
当下经济四大特点
“重大调整”的坐标如何变?
“重大调整”的参考标准
相关研究成果将发布在内部报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