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空害了A股?》一文中,我们讨论了做空机制对中国股市的影响以及如何看待做空机制。
那么,如何扭转当下股市的困局?
不得不说,当下股市的问题是,政策市也趋于尽头。
本轮“3000点被击穿”问题逼近之时,央企领衔、政策出尽也难改颓势。这不仅意味着政策市的边际效应递减,更标志着量变转为质变,不是换行情,而是换频道、换玩法,由“政策调控”向“制度安排”切换。
说到底,股市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来自法治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制度性变革。换言之,股市长牛大势不在于做空或做多,而在于规则制度的完善程度,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上起决定性作用。
这恰恰也蕴含着中国股市由空转多的三大空间。
福 卡 智 库
01
三大空间
一、注册制的“做深做实”。
注册制的本质是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审核制度,处处昭示着“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灯光是最好的警察”。其中,注册制既不是扩容,也不是“一注了之”,而是在法治化、市场化上下更大的功夫,上市可以很容易,但同时退市也变得“容易”。现实是,A股完成前四个1000家公司上市,分别用时约11年、9年、6年和4年,第五个1000家仅耗时约2年。价格由供求关系所决定,IPO供给过多吸血严重,导致有限的资金不断流转、分摊,股票的价值也就难以提高。
二、让股民赚钱是标志。
相比美国给股民创造投资价值,中国股市注重为企业融资抽血,却让股民充当韭菜。股民一旦“用脚投票”,股市就只有躺平的份。因此,让股民赚钱,是检验中国股市转向的标志。此处的赚钱,并非沉迷投机套利所得,而是在股市与实体经济关系的正本清源中获利。如此一来,不仅倒逼资本市场在改革中“脱虚向实”,还能为股民分享公司的成功和财富增值。
三、超越工业经济的资本规则,转向科技经济创新驱动。
传统制造业主导时期的股民追逐资本,投资跟随“龙头”;互联网经济主导时期的股民追逐“商业模式”,投资跟随概念。
而随着科技驱动占据主导,股市机制与科技创新挂钩:既能适应科技创新,短期内容忍失败、长期内又给予高回报,与云计算、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企业前期投入大的特性相契合;又能率先进行企业创新,不止于同股不同权的股权创新,还在于最大限度地包容市场机制复式化、企业组织复式化等创新。
福 卡 智 库 02 未来股市发展的焦点
综上,中国股市要扭转颓势,不止于警惕做空,更在于由政策调控向制度安排切换。基于此,未来资本市场将淡化“救市导向”,把焦点对准市场化机制预埋上:
一是将在对外资市场化开放的同时,内置套利空间和杠杆次数等红线规则。
把波动风险掌控在可控范围内,以实现国内外证券市场的相对稳定。以沪港通、深港通为例,设计之初就有规定,若某个外资大进大出造成股市大幅波动,则暂时停止其交易;还需保持每日进和出的额度,若进来500亿元,出去的总额不能超过420亿元,从而起到防范作用。
二是将搭建“进出有据”机制,通过入市、退市的增减挂钩,实现上市公司的占补平衡。
即在保持上市公司总量基本不变的前提下,按照“占多少,补多少”的原则,这边入市,那边退市,实现股市总量的平衡替换。届时,IPO扩容的同时,股市也将等量出清,这将成为常态。
例如,以锁定股市总量5500家为前提,当下A股退市率约1%,若提升至发达国家股市最低退市率6%,届时将有330家处于流动中。
三是将实行IPO挂牌机制,搭建社会举报与企业自证的市场化平台,对全社会公示。
即在上市公司IPO之初,把监管权利放给股民。让股民进行全社会举报,当股民对那些股价畸高、带有信息误导之嫌发出疑问时,申请上市的企业进行自我举证、自证真伪。
一旦举报成功,则奖励给举报人,并针对相应企业进行罚款。
总之,如果说中国股市30余年经济改革史留下了3座丰碑(上世纪90年代沪深交易所的设立和运行、2005年的股权分置改革和2019年的注册制改革),那么如今“3000点保卫战”相当于从问题倒逼A股实质兑现市场化改革。
幸运的是,中国正以脱胎换骨的方式孕育自己的内生性发展动力,从本世纪初的“5+1”版本升级到新的“6+1”版本(大基建、后工业、新能源、新三农、数字化、绿色化+世界经济安全岛的特殊地位)。
在此过程中,判断股市形势,不仅要看结构变化,还要看综合质量,届时,诸如谁在做空等种种焦虑也将消解于无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