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可谓是“魔幻开局”——1月2日,在野党领袖李在明遇刺,韩国政坛一时之间阴云密布;1月中下旬起,伊朗与巴基斯坦又开始互投导弹,地区局势剑拔弩张……
用当下较流行的说法便是,“2024年唯一可以确定的,便是会发生诸多不确定事件”。
可是,从地心说到日心说,再到460亿光年的可观测宇宙边界,人类面对头顶的浩瀚星空,始终怀揣着一份执着。对于人类来说,在瞬息万变、不确定的世界当中,寻找确定是一种持之以恒的追求。
1月份的2024年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提出“重建信任”的主题,以合作推动全球重回和平与稳定的轨道。换句话说,世界“乱花渐欲迷人眼”,人类“拨开云雾见光明”,不确定中实则蕴含着确定。
福 卡 智 库 01 左右俄乌局势的双重不确定性
说到不确定,当前最引人关注的,莫过于尚未落幕的俄乌战争与巴以冲突。二者虽是因地缘对抗导致的局部战争,却也触动着全球的神经。
旷日持久的俄乌战争似乎“望不到头”,其原因在于:
左右战局走势的外部因素存在双重不确定。这双重不确定,由俄乌战争是俄西战争的本质决定。
第一重是对乌援助规模的不确定。
乌军所谓的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美欧国家和北约的财力、技术支持。然而,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报告称,2023年8-10月间,“大哥”们的援乌款项同比减少87%。问题是,乌克兰失守意味着欧洲战略缓冲地带进一步压缩,这难免又叫欧洲各国“心慌慌”,在对乌援助规模上左右横跳。
更别提,美国大选战情焦灼,不到唱票当天,无法确定下一任总统是谁,其对乌援助就更是未知数了。
第二重是对俄制裁力度的不确定。
自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以来,美欧及其盟友对俄实施制裁多达8000余项,其收效却未达预期,令制裁的有效性大受质疑。更糟糕的是,单是在2022年就曾曝出,德国、意大利企业绕过欧盟制裁,以卢布向俄罗斯购买天然气。
高度依赖俄罗斯能源的欧洲国家,面对洗不到热水澡的民众、赚不到利润的能源企业,其制裁能否延续将充满变数。
福 卡 智 库 02 俄乌战事僵持局面仍将继续延续
前线陷入苦战、鏖战,当前战略僵持局面将延续是确定的。原因在于,无论是交战的俄乌,还是在外围操盘的美欧,都有让战争持续下去的动机。
首先,泽连斯基为巩固执政正当性,仍不遗余力坚持反攻。
美国战争研究所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1月底,俄军堑壕战打法极大消耗乌军人力。乌克兰几乎不会在此劣势下,考虑与俄罗斯媾和。
泽连斯基于2023年末,先后出访美、英、德等国,为获援助宛如当代“祥林嫂”,这便是其希望战争继续的明证。
其次,美欧的冷战思维,使其绝无可能放弃拖垮俄罗斯的“战略”。
战争伊始,俄军便在哈尔科夫等城市经历四次惨败,伤亡超过10万人。2023年6月,普里戈任“逼宫”,一度使俄罗斯落入千钧一发之境遇。据俄媒报道,俄罗斯制造业、农业均存在数十万用工缺口,经济面临挑战。这决定了美欧仍把这场战争,视为最有可能从外部瓦解“巨熊”的机会。
再者,俄罗斯将战争拖至2024年以后,会具备更多战略主动。
众所周知,美国将于2024年举行总统大选。目前拜登支持率疲软,为连任疲于奔命,一定程度上束缚“手脚”,忽视其乌克兰议程。普京以时间换空间,只要押注成功,或为俄罗斯争取更多战略利益。
福 卡 智 库 03 左右俄乌战争走向的破局性变量:乌克兰政局
上述“南辕北辙”的不确定与确定,却引出潜在破局的变量,即乌克兰国内政治的走势。
战争不仅导致600万乌克兰人流离失所,更令民众对胜利越发不抱期望,且雪上加霜的是,2023年6月以来,乌克兰反攻收效不佳。
照此情形看,即使按时在2024年3月举行总统大选,泽连斯基连任并非板上钉钉——基辅国际社会研究所民调显示,因反对继续作战、疑似已遭解职的总司令扎卢日内支持率高达近九成,领先泽连斯基20余个百分点。倘若主和派上位,则俄乌双方可能“促膝长谈”。不过,乌官方至今没有公布选举日程。
此举虽能暂时保住泽连斯基总统职位,但谁又能笃定,他不会成为第二个亚努科维奇?
目前看来,乌克兰政治走向并无定论,只是乌克兰内部趋向一旦明朗化,则俄乌战争的不确定性也会被化解。
福 卡 智 库 04 巴以冲突牵一发而动全身
至于犹如惊雷的巴以冲突,也在当前的拉锯中形成诸多疑问,究其根本,是利益相关各方“心怀鬼胎”。巴以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单搅动中东,更有“拉所有人下水”之势头。
就以色列而言,原本信心满满的全面军事胜利难以实现。
以色列作战的初衷,一是解救人质,二是完全消灭哈马斯。在此基础上,以色列仍有“吃下”加沙、根除巴勒斯坦的执念,这一“愿景”被内塔尼亚胡的极右翼政府无限放大,使以军陷入自我耗散的困境。即使以色列拥有明显的军备优势,想彻底占领所谓的“应许之地”,无异于画地为牢。
受巴以冲突影响,红海航道被“挟持”之情况能否化解,却是说不清、道不明。
也门胡塞武装拥兵自重,封锁红海航道,已招致美英军事报复,而前者也在伊朗的支持下开展反击。黎巴嫩真主党又蠢蠢欲动,颇有趁乱打劫之意;美国更誓言为三名阵亡士兵“复仇”,将伊拉克也牵扯其中。这都为红海航道蒙上更大阴影,不排除其受阻现状升级的可能。
然而,红海航道受阻,又令周边国家无法置身事外、作壁上观。
试想,若红海“血管”长期阻塞,沙特、伊朗等海湾国家,甚至是北非的埃及,都将遭受最为现实的经济利益受损。
在淡化宗教、世俗化大势下,发展经济成为海湾各国的战略目标。海湾国家是否会重归《亚伯拉罕协议》,与以色列暂时“化干戈为玉帛”,短期内难有定论。
福 卡 智 库 05 巴以双方未来走向明晰
虽然中东整体情况不容乐观,但巴以冲突的直接双方,却有相对明晰的未来走向。
本质上,每一次中东战争,都是以军事手段,解决政治问题的尝试;本轮巴以冲突的情况略有不同。
哈马斯方面,其军事溃败的“口子”正越撕越大。
冲突之初,哈马斯虽以数百美元的卡桑火箭炮,对以色列“铁穹”系统实现局部突破,但是在以色列强大的军事实力面前,这终究是昙花一现的战绩。
截至2024年1月下旬,以色列军方估计,哈马斯至少损失9000余名战斗人员,占该组织战斗部队总人数的30%,而以色列伤亡仅1000多人,显然不成正比。2024年1月29日,哈马斯单方面宣布寻求“完全停火”,侧面印证其已不再具备继续作战的能力。
以色列方面,其沦为“政治孤儿”也越发在情理之中。
如果说,以色列初期的反击合情合理,那么巴以冲突发展至今,狂轰滥炸造成加沙2.5万余人伤亡,恐怕难以再被视为正当。
事实上,早在加沙蒙受“池鱼之殃”时,美国高校校园内,便涌现大量对以色列的批判。即使是美英等国,也不同程度地对加沙地区人道主义情况表示担忧。
2024年1月26日,国际法院的一纸裁决,无疑是国际舆论给以色列的“当头一棒”。以色列已表态会继续作战,但是“失道者寡助”,其国际形象将继续失分。
《战争论》有言:“战争是政治的延续”。事实上,战争之火从来不是凭空产生,其中少不了一味政治的“催化剂”。那么,2024年的全球政坛又蕴含着哪些不确定?这些不确定又将为全球地缘挑起怎样的冲突呢?详情请关注后续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