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推进ESG工作,是探索边境后规则、规制、管理与标准与国际接轨的重要领域。上海推进ESG工作,建议从加强顶层设计、构建工作体系、打造多元平台、明晰发展路径、发展绿色金融、突出上海特色等六个方面协同发力。
ESG是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Social)和公司治理(Governance)的缩写,是一种新兴的、关注企业在环境、社会、治理等三方面的绩效而非经济绩效的投资理念和企业评价标准,是全球可持续发展体系的重要工具。
理论上,ESG工作主要包括披露、评价和投资三个环节,其中,披露是前提,评价是基础,投资是目的。
当然,从融合和衍生的角度看,围绕ESG可以生发出战略制定、产业研究、技术研发、企业管理咨询、安环评价等多角度、多层次的服务需求。
当前,发达国家在全球ESG工作上走在前列,建立了非常健全的ESG披露和评价标准,也涌现出一批ESG实践卓越的企业。
随着我国提出双碳战略和目标,践行ESG理念、开展ESG投资日益受到各级政府、市场主体和社会机构的重视,我国ESG发展迎来了重要战略机遇期。
福 卡 智 库 01 推进ESG工作的上海实践及其意义
近年来,上海市围绕双碳战略,锚定高质量发展,积极推进ESG工作。
宏观上,从2018年到2024年,上海连续出台了七版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其中一些内容如劳动就业、金融服务、促进市场竞争等都一以贯之体现了ESG理念。
微观上,上海以国资监管为主要阵地,市国资委专门组建ESG工作专班,推动构建“四个一”工作体系(即“一套ESG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一套上海市国资系统ESG评价工作机制,一批ESG管理表现卓越企业,一个区域性ESG共享生态圈”)。
目前,上海国资《ESG报告评估评价工作方案(1.0版)》《上海市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环境、社会和治理(ESG)指标体系(1.0版)》等文件均已出台,为市属国企推进ESG工作开了个好头。
同时,以涉外企业为主要承载,2024年2月,市商务委专门发布《加快提升本市涉外企业环境、社会和治理(ESG)能力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提出涉外企业要全力构建与国际标准相匹配的ESG体系,积极接轨和融入“国际话语体系”,推进涉外企业高水平“走出去”。
推进ESG工作,是探索边境后规则、规制、管理、标准与国际无缝接轨的重要领域,对上海而言,既是进一步落实上海营商环境升级版的重要举措,也是助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路径,还是培育和打造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环节,更是上海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格局的重要抓手。
福 卡 智 库 02 推进ESG工作需发挥好上海优势
推进ESG工作,上海优势显著。
首先,上海具备ESG推进的承载优势。
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拥有市场主体逾340万户,其中企业近290万户。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国资国企实力雄厚,2023年,上海地方国有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65万亿元,利润总额2629.87亿元,资产总额29.07万亿元,分别占全国地方国企相应指标的8%、13%和14%(其中,资产总额占比为2021年数据)。显然,庞大的企业主体是ESG建设和场景应用的重要承载。
其次,上海具备ESG推进的开放优势。
上海是外资集聚高地,拥有跨国公司地区总部962家;第一个保税区、第一个自贸试验区和特殊综合保税区、第一个国际商务合作区等开放平台均在上海。
截至2022年底,在国家层面复制推广的302项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中,上海自贸试验区贡献了近一半首创成果或同步先行先试成果,充分发挥了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试验田作用。显然,全面开放,与国际接轨,是ESG应用和建设的重要牵引。
第三,上海具备ESG推进的治理优势。
多年来,上海是代表中国参与世行营商环境评估的唯一专家调查样本城市,中国在《全球营商环境报告》中排名由2018年的78位提升至2020年的31位,上海以55%的权重作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上海大力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全面构建“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两大数字治理平台,可用、好用、常用的数字治理与服务体系日趋完善。显然,政府有效作为、高效能治理是ESG建设与监管的重要推手。
第四,上海具备ESG推进的要素优势。
在资金方面,上海是金融中心,持牌金融机构总数达1736家,其中外资金融机构539家,占比近三分之一,在绿色融资方面,上海规划到2025年绿色融资余额突破1.5万亿元;
在人才方面,上海拥有众多高校,一些院校已经设立有ESG研究和培训机构,为ESG人才引育提供助力;
在组织与机构方面,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国家绿色发展基金、上海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国际ESG中心、ESG全球领导者大会等机构落户上海,全球知名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在沪均设有分支机构,为ESG推广和深化奠定了良好基础。
需要说明的是,上海证券交易所根植上海,在已经推出的ESG40、ESG100、180ESG、央企ESG50等绿色指数的基础上,近期(3月21日)将推出上证科创板ESG指数,进一步为中国版本的ESG投资提供标杆指引和多样选择。
显然,资金、人才、机构等各类要素是ESG建设的重要保障。
福 卡 智 库 03 推进ESG工作的上海思路与策略
发挥政府规划的引领作用,统筹制订城市ESG工作中长期规划和相应行动方案,与时俱进对规划和行动方案进行更新。
运用人大立法权,加速出台“上海市推进ESG工作条例”等地方法规,将ESG理念纳入上海经济治理、社会治理和城市治理的全过程、全方位。
构建城市ESG工作体系,设立全市ESG工作推进小组。由市领导牵头,打造由发改、经信、商务、环保、金融、市场监管、国资等相关委办局与有关行业协会、商会等组成的工作推进小组,全面构建“集成监管”与“集成服务”体系。
整合“一网统管”“一网通办”平台相关功能,加速开发相关模块,推动ESG“双集成”“上云用数赋智”。统筹开发“上海ESG工作云平台”,为企业、社会、投资者等提供信息查询、资源对接、政策咨询、案例展示以及奖项申报等服务。
加快构建既与国际接轨、又有中国特色的ESG披露、评价和投资体系,推进适用型标准制定。
加强全球ESG评级机构招引,鼓励ESG评级机构国际合作,积极培育中国ESG评级机构。借鉴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DJSJ)评价体系,重点围绕上海3+6(三大先导产业与六大重点产业)产业体系,鼓励由行业协会牵头、行业龙头企业独自牵头或行业知名企业组团参与,制定通用指标与行业特定指标相结合的ESG评价体系。
加强沪港合作,吸收香港地区的先进经验,做好ESG披露、评价、投资和衍生服务。
依托虹桥国际商务区、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保税区等,以ESG+现代服务业为重点,打造面向ESG国际交流、贸易、应用、研发、总部功能及衍生服务的特色平台。
依托中国(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国家级及市级开发区(包括高新区),以ESG+先进制造业为重点,打造面向ESG制造领域的全场景融合式特色平台。
依托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外滩金融集聚带、北外滩“浦江金三角”,以ESG+金融为重点,打造面向ESG投资、绿色金融服务的枢纽式辐射型特色平台。
以2030年上海提前碳达峰为重要节点,争取ESG工作体系在全市50%以上工业规上企业和60%以上服务业限上企业实施,国资国企(含各区国资国企)全覆盖,在重点功能平台如临港新片区、虹桥国际商务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等80%以上的企业实施,城市ESG友好型生态基本成型,ESG理念愈发深入人心。
到2050年,ESG工作体系在全市80%以上工业规上企业和90%以上服务业限上企业实施,Made in Shanghai的产成品ESG产品标签(二维码或芯片码)实现90%以上的覆盖。
加大开放力度,引育全球大学基金会、家族办公室与家族基金、主权财富基金等新型投资机构落户;加强政策引导,支持既有金融机构积极转型发展绿色金融,通过增存联动,协同推进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
加强政策创新,鼓励QFII坚持ESG标准扩大绿色投资,引导更多企业践行ESG;支持QDII积极开展境外ESG投资,不断壮大中国绿色金融力量。探索央地联动,依托国家绿色发展基金等主体,设立中国(上海)ESG引导基金。
在ESG工作推进过程中,尤其是在社会和公司治理环节中,需宏观着眼、微观着手,加强资源发掘利用,在企业党建引领、民主决策、促进共同富裕以及数据安全与隐私等领域,可深入开展研究,找到合适的结合点与具体抓手,不断拓展中国式ESG内涵,推进ESG工作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