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记住账号
  • 两周内自动登录

宏观政经

首页    >    福卡洞见    >    宏观政经

美国卯足劲“去中国化”?中国会不会步日本后尘?|研究报告

发布时间:2024-11-18    浏览次数:
0

2023年下半年,乌克兰国防部副部长在媒体采访中表态,“我们不能购买中国无人机,以免破坏与美国关系。”

然而2024年上半年,据乌克兰媒体报道,乌克兰国防部公然在电子招标平台上公开采购了2万架大疆无人机,交易金额高达30亿格里夫纳,折合人民币约5.6亿元。

不到一年时间,宁愿冒着外交风险,乌克兰也忍不住“自打脸”。对此,一直援助乌克兰的美国坐不住了,拜登深夜发文回应,称此举令其“寒心”。

教唆失败后,2月21日,美国总统拜登亲自提出,在未来5年内投资200多亿美元用于港口安全建设,其中包括在美国国内生产新的港口起重机、用日本三井物产公司的起重机,以更换全美各地港口的中国产起重机。






一、美国历史上的“产业替代计划”

无论是真替代还是假幌子,这两桩事件似曾相识。

美国并非是第1次采取这种针对性产业扶持计划了。在二战结束后,美国就曾在欧洲发起过著名的“马歇尔计划”,让包括英国、西德、荷兰、冰岛在内的诸多欧洲国家迅速实现战后经济复苏,在经济上与苏联以及社会主义国家相抗衡。

而在20世纪80年代,日本产品和资本大量涌入美国市场,美国政客和企业也曾惊呼“日本经济侵略、和平占领美国”。

于是,1987年美国国会议员在国会山草坪上抡起锤子猛砸东芝收音机,画面通过电视直播深深印在那一代美国民众脑海中。

美国还利用“301条款”、“广场协议”、扶持韩国芯片企业等各种压制伎俩压制日本。

以史为鉴,有美国专家认为:现在的美国也可以在亚太地区复刻一次“马歇尔计划”,帮助周边国家组建起一个针对中国的产业经济联盟,实现“曲线救美”。






二、美国“三板斧”

美国昔日的“产业替代计划”为什么能得逞?

关键在于“三板斧”:

第一板斧是,强势美元与霸权美国。

一边是彼时美国借助强势美元,联合盟友干预外汇市场,诱导美元相对日元贬值,最低曾跌到1美元兑120日元,最终让拥有巨额对美贸易逆差的日本陷入泡沫经济。

一边是日本政治军事严重依赖美国牵连经济,迫使时任日本首相曾根康弘亲赴美国,花了一亿日元在50多家报纸上刊登道歉声明,还说出了“日本想强大离不开美国”的金句。

第二板斧是,产业扶持与资本牵制。

1990年,三星也曾面临美国发起的反倾销诉讼,但其掌门人李健熙巧妙利用美国人打压日本半导体产业的机会,派出强大的公关团队游说克林顿政府:“如果三星无法正常制造芯片,日本企业占据市场的趋势将更加明显,竞争者的减少将进一步抬高美国企业购入芯片的价格,对美国企业将更加不利。”

于是,美国人仅向三星收取0.74%的反倾销税,日本最高则被收取100%的反倾销税。

韩国难道仅凭几句话术就能瞒天过海?非也!“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为什么美国没有打压韩国半导体产业,无非是韩国人选择了“归顺”,三星外资控股中大部分是美资。

第三板斧是,强推断链与绕道而行。

20世纪70年代,日本靠着晶体管创造的新市场成功逆袭,打得英特尔差点破产。但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IBM底层技术攻关翻车,转身与微软、英特尔合作,前者提供操作系统,后者提供CPU。英特尔借与IBM、微软合作,直接孕育出了主宰PC市场的怪物——wintel联盟,一度攻占了PC市场90%的份额。

与大型机相比,PC更注重速度与成本,日本敢向客户拍胸脯保证质保25年的DRAM瞬间成了鸡肋。

此轮挤压中,美国不仅重新整合半导体产业链,还坐山观“日韩”斗,静悄悄赚取了垄断利润。






三、日本“国运40年一轮回”?

日本《昭和史》作家半藤一利提出过著名的“日本国运40年一轮回”理论,即:

从1865年明治维新起,到1905年赢下日俄战争止,日本从封建落后国家一步跃升为世界列强,为第一个上升期;

从1905年到1945年二战结束,日本一步步迈入军国主义深渊,最终战败,为第一个下落期;

从1945年到1985年签订广场协议,日本由战败国迈入发达国家行列,为第二个上升期;

从1985年至今,日本在“失去的20年”打击下一蹶不振,为第二个下落期。

如果按照半藤一利的理论,日本将在2025年结束第二个下落期,迎来第三个上升期。






四、新一轮对中国的“产业替代”风险?

一边是,日本蠢蠢欲动,迫切想要瞅准时机实现“第三次崛起”;一边是,美国焦灼不安,迫切想要替换中国产业。两股势力交织,会不会应验到新一轮对中国的“产业替代”上?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但从宏观层面看,所处的历史阶段不同、政治环境不同、国情不同:

一,美国财力今非昔比。

据香港《南华早报》报道,美国2019年就曾以所谓“国家安全威胁”为由,下令拆除美国电信和安全网络中使用的中国制造设备,并拨款19亿美元为撤换设备提供资金支持。

然而几年时间过去了,参加听证会的分析人士却坦言,该计划除了仍面临约31亿美元的缺口外,美国还需数百亿美元,才能扩大这一针对使用中国IT设备的禁令。

显然,美国三张票“钞票、选票和空头支票”,用最后一张票来忽悠全世界的成分比较大。

二,中日体量与实力悬殊。

单从市场体量看,相较日本狭小的市场空间,中国庞大的市场足以支撑产业的左突右攻。正如开篇所言,美国意图替换振华重工起重机,但据振华重工披露的信息,

博弈早在一年前就已开始,2021年上半年来自北美洲的订单收入为13.69亿元,2022年上半年来自北美洲的订单收入为13.33亿元。这两年数据都相对平衡,但到了2023年上半年,来自北美洲的订单收入仅有5.26亿元,同比下降60.54%,按照打击前的数据来算,北美的港口机械,曾经每年给振华重工约13亿元人民币,折合美元每年也就1.81亿美元。

实际上,截至2023年上半年,来自中国市场的订单占比振华重工总收入的67%,这才是收入大头。

三,中国产业链全球化的纵深度不可同“日”而语。

从美国商务部公布的2023年进出口数据看,墨西哥已替代中国成为美国最大的进口货物来源国,比2022年总体增长5%,达到4750亿美元。

忙活了许久的美国似乎真的找到了替换中国的产业链,但事实是,已经转移出去的企业还在从中国购买原材料和零部件,很多国家只是把转移到的目的国当作贸易中转站。

除中间多了几个“二道贩”,本质还是中美贸易。

英国《金融时报》数据统计也印证了这一点,2023年前三个季度,中国向墨西哥出口了88万个集装箱,比起2022年这个数据猛涨27%,很明显,以墨西哥的消费能力是无法完全消化的,因此,这些商品中的一部分只是为了出口美国而在墨西哥进行了中转。

反观日本,无论是从体量、资源还是从政治地位、地理区位看,都不具备中国产业链这样的布局优势。


  • 其他文章:

政府专项咨询类

福卡智库财经传媒系列产品,聚焦中宏观形势、国家战略、企业战略等领域。专供各级政府领导、企事业单位高层领导战略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