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球两大经济体,两国股市却相差较大。
Visual Capitalist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末,中国股市市值占全球10.6%,美国股市市值占全球42.5%,换言之,美国股市市值是中国的4倍。
而根据Wind相关数据,截至2024年11月15日,美国股票市值是中国的5.48倍。
事实上,中美金融起点本就不同,是市场经济不同发展阶段下的产物。
中国金融仍处在市场经济初级阶段,尚未摆脱市场化不足的尴尬,资源配置仍由政策主导,以至于A股常有“政策市”之说,股市常被调侃“跌跌不休”。
以历年1月份股市的涨跌幅来看,2024年中证全指以及深证成指、创业板指、中证1000、中证2000指数等,都已创下2010年以来、除2016年的第二惨。
而美国金融已经进入市场经济最高阶段,股市犹如“百花齐放”、一片大好。殊不知,这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本质上,随着市场经济在美国迈入最高阶段,华尔街模式正面临两大原罪爆破。
一方面,华尔街模式自带“充当一般等价物—讲故事、炒概念—击鼓传花—形成黑洞、全面爆雷”的金融原罪。
以金融集团和华尔街主导的金融体系异化为一切皆交易、追逐钱生钱的赚快钱行业,走向自我交易和自我膨胀的岔路,导致了产业空心化。
过去二三十年里,美国经济的增长不是依靠发展实体经济来实现,而是严重向金融衍生倾斜,使得资金在金融体系内部空转,甚至停转。
另一方面,市场经济原罪的存在,意味着周期性生产过剩必然需要寻求出清,由此埋下经济周期性震荡的不稳定因子。
历史经验已经证明,在现实中,市场经济运行总是走向生产过剩,在“增长—过热—危机—衰退—再增长”中循环往复。在市场经济早期,出清更多发生于物质商品本身,例如1929年大萧条时,大量牛奶被倒入密西西比河。而如今,商品过剩正转变为资本过剩。
事实上,从2017年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福卡智库将其定性为金融领域的“遵义会议”)明确“金融要为实体服务”开始,中国金融已从“资本国际的极左路线”转轨,不再将“金融自由化”作为中国金融业的思想指导。
2024年1月16日,中央进一步明确“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既遵循现代金融发展的客观规律,更具有适合中国国情的鲜明特色,与西方金融模式有本质区别。”
由此,中美金融实质上已经走出了差异曲线,以“摸着石头过河”之姿,正在逐渐形成一套面向新时代、自洽的运行体系。
简而言之,中国特色金融逻辑的演化核心,是要兑现“金融资本化、资本基金化、基金平台化、平台股权化”。
金融既需要充当资本杠杆,又要发挥改善资源配置的作用。福卡智库曾在2019年点明,中国亟须开启区别于华尔街模式的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充分调动各类产业引导基金,兑现金融回归实体、快钱回归慢钱、资本回归杠杆的三大方向性大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