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开年不久,氢能项目动态不断。据北极星氢能网统计,已有9个项目获批,4个项目签约,5个项目开工,2个项目进度刷新,5个项目投产或投用。其中,全国首座商用制氢加氢加油充电智慧综合能源母站获批,华电正能圣圆伊金霍洛旗风光制氢一体化项目也取得立项批复。 2月27日,国家能源局发布了《2025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今年全国两会上,有不少代表和委员就氢能产业发声。 氢能项目井喷式发展与其巨大的市场规模密切相关。 据《氢能洞察2024》报告,2024年全球氢能项目各阶段投资总额从2020年的900亿美元增至2024年的6800亿美元,增长迅猛。 与此同时,氢能产业政策也在密集出台。 2024年12月,中国发布了34条与氢能相关的政策,覆盖氢能的生产、储存、运输、应用等多个环节。 2025年1月1日,中国首部《能源法》正式施行,氢能首次被写入法律,标志着氢能产业进入快速发展的新纪元。 氢能被誉为“21世纪的终极能源”,是目前公认的最为理想的能量载体和清洁能源提供者。它具有以下显著优势: • 环保性:氢能源足够环保,与其他新能源相比,具备储量大、无污染、零碳排的特性。 • 高效性:氢能源每单位质量所蕴含的能量是石油的3倍、煤炭的4—5倍、锂电池的150倍。依靠这种超高能量密度驱动的车辆,续航里程很容易达到甚至超过现有燃油汽车,还能完美避开纯电车的各种缺陷,如不怕低温、补能只需几分钟。 • 应用广泛:氢燃料电池可以供给重载卡车、有轨电车、船舶、无人机、分布式发电等行业;绿色制氢还可消纳太阳能和风能发电间歇式、状态高低起伏不定的问题。从理论上看,氢能代表了未来,氢燃料电池技术足以完爆石油与锂电池。 然而,在氢能商业化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产业虚火的“陷阱”。制氢、储氢、运氢、加氢等各环节的成本高昂,以及氢能的安全性问题,都是产业化过程中的重大挑战。这些“陷阱”暴露了行业的堵点和难点,但也为寻找破解的“捷径”指明了方向。 为此,福卡智库特推出快咨询报告《氢能商业化的“陷阱”与“捷径”》。 本报告通过横向对比不同国家氢能发展路线以及商业化路径,揭示当下氢能产业化不足客观存在的堵点、难点。 与此同时,深入分析中国在发展氢能方面的有利因素,揭示未来中国氢能商业化的具体方向,帮助读者把握氢能时代发展的脉络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