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球资本市场的风云变幻令人目不暇接,而最近一段时间,中国资产似乎成为了全球投资者眼中的“香饽饽”。连华尔街,这个全球金融的心脏地带,也开始看多中国资产。
花旗银行在2025年3月10日发布的报告中告,不仅将中国股票评级上调至"超配",更将MSCI中国指数目标位大幅提升15%,强调中国资产的战略配置价值显著提升。值得注意的是,这是花旗自2018年以来首次对中国股票采取超配立场,标志着其对全球资产布局的七年周期级转向。
高盛将中国股市评级调升至“超配”,预测未来涨幅达15%-18%。
高盛亚洲首席股票策略师刘劲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2025年以来,中国股市持续走强,MSCI中国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年内涨幅分别达16%和23%,远超新兴市场平均水平。"
国际金融协会(IIF)最新发布的资本流动报告为这场转向提供了确凿证据。2025年1月,外国投资者向中国股票和债券市场净注入资金达103亿美元,创下去年8月以来最大双项流入。其中,沪深港通北向资金单月净买入达487亿元,债券通项下外资增持人民币债券规模更是突破600亿元。这种同步加仓的现象,打破了此前"股债跷跷板"的惯性模式。
细剖资金流向可以发现两个鲜明特征:一是科技板块成为吸金主力,人工智能、半导体设备领域的外资持股比例平均提升2.3个百分点;二是债券市场上,政策性金融债备受青睐,10年期国开债的外资持有占比首次突破11%。有专家分析称:"这反映的是'聪明钱'在同时追逐中国的成长性和稳定性,这种复合型配置策略在华尔街正在形成共识。"
资本的流动总是带来市场行情最本能的反映。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3月7日,恒生科技指数为6037.44点,相比年初上涨超过30%。这一涨幅,不仅体现了中国资产的强劲表现,也反映了全球投资者对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心。
1、墙倒众人推,美股“失宠”有因
华尔街投行们纷纷“叛逃”,背后有美股自身的问题。过去几年,美股科技巨头股价一路飙升,但泡沫也随之产生。美国股市市值高度集中,截至2025年3月,七巨头占据了23%的市值。
然而,随着中国DeepSeek等新兴科技力量的崛起,美国科技股的算力优势被打破,微软等公司削减数据中心支出,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对美国AI资本开支持续性的担忧。花旗银行闪电下调美股评级,正是对美股泡沫风险的一种预警。
2、中国资产吸引力大增
与此同时,中国资产在全球资本市场上大放异彩。
从宏观经济层面来看,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潜力不容小觑。中国拥有完整的产业链、丰富的工程师红利以及庞大的消费升级需求,这些内在优势为经济增长提供了长期动能。中国政府通过财政与货币政策的协同发力,有效提振了市场信心。例如,《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明确鼓励外资参与股权投资,推动中国核心资产国际化。
在科技创新方面,中国取得了显著成就。DeepSeek大模型的全球影响力极大提升了中国AI产业的国际地位。
此外,中芯国际N+2工艺、华为量子芯片等技术进展,进一步提升了中国科技资产的吸引力和相关溢价。
中国在新能源汽车、光伏、5G、高端制造等领域的全球市场份额遥遥领先,创新要素加速汇聚并已形成优势。这些都让外资机构看到了中国资产的巨大潜力。
最重要的是,根据海通证券研究显示,中国股票指数的历史年化收益率在6%-10%区间,这在主要经济体中呈现出明显的性价比优势。
尽管短期市场可能面临波动,但资本市场的"中国时刻"或许才刚刚开始。
那么,中国股市都有哪些机会?福卡年度智享会员(智慧版)中的《概念行情与制度行情》对此进行了详细分析。
本报告包含以下内容:
为什么全球资本开始投资中国资产?
靠什么撑起中国股市的概念行情?
未来中国股市的机会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