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特朗普在社交平台“真相社交”(Truth Social)上发布声明,要求中国在24小时内撤回对美国商品加征的34%报复性关税,否则美国将从4月9日起对中国商品额外征收50%的关税。若中方不妥协,美方将全面终止所有由中方发起的贸易会谈。
对此,4月8日上午,中国商务部发言人称,美方对华加征所谓“对等关税”毫无根据,是典型的单边霸凌做法,中方已经采取的反制措施是为了维护自身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维护正常的国际贸易秩序,完全是正当之举。美方威胁升级对华关税,是错上加错,再次暴露了美方的讹诈本质,中方对此绝不接受。如果美方一意孤行,中方必将奉陪到底。
中美双方剑拔弩张,贸易战呈现进一步升级态势。
那么,未来特朗普手里还有哪些牌?
首先,未来中美博弈的战场很可能扩散至金融领域。
中国人民银行2024年2月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累计与超过40家境外央行或货币当局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互换协议总规模合计约4.16万亿元人民币,基本覆盖了全球六大洲重点地区的主要经济体。
美国虽然出招不多,但对人民币国际化已有警觉。如去年美联储施压伊拉克,迫使其暂停使用人民币直接结算贸易。联系特朗普竞选承诺中“保持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的地位”这一条,未来几个月,他在金融领域的表态有可能预示着中美竞争在下一阶段的重心。
其次,中国崛起的势头有可能因遭遇美国打压而放缓节奏,影响“一带一路”倡议辐射的广度与深度。
目前中国正在利用美国影响力、控制力下降的机遇,享受全球化、自由化带来的超级大国的红利,但是一旦美国强化遏制战略,那么这一进程有可能再度受阻,为此有必要准备好相应的战略预案,做好前瞻性布局。
最后,中美将进入全方位的纵横捭阖时代,而中美关系将不是主攻方向。
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阶段,几乎没有什么侥幸与运气可言,更没有太多的经验与教训可以借鉴,完全就是“站在实力基础上的相互交流”。
“商人治国”在使美国“更快失去天命”的同时,也使中美未来将在更对等的基础上博弈。对外形象、道德感召力向来是美国制霸全球的“软实力”,相当于中国古代讲的“天命”,君主“失德”则会丧失天眷、人望,继而促使“有道伐无道,无德让有德”。
而在那些仰赖美国保护伞下的国家看来,特朗普“不似人君”,举手投足间充斥着斤斤计较、“与我无关”。
短期内,美国国力的确有可能因战略收缩、“收保护费”而迎来一波“回光返照”,中国不必与之争锋。
但在长期,这般“反复无常”势必推高“建群”的政治成本,再想组织起对某一国家的“群殴”恐怕难上加难。
更多精彩内容可参见福卡智库特别专栏《中美:决胜未来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