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等关税”既是挑战,亦是扬州企业全球化升级的契机。通过市场多元、品牌升级、供应链优化三大战略,扬州有望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打造“高质量出海”新范式,为长三角乃至全国提供可复制的经验。福卡智库课题组近日深度调研扬州高质量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状况。
一、美国“对等关税”政策对扬州企业的影响分析
2025年4月,美国宣布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34%的“对等关税”,中方同步实施反制措施,全球贸易摩擦加剧。作为长三角外向型经济的重要节点,扬州广陵、江都等区域的制造业和跨境电商企业面临以下挑战与机遇:直接冲击出口型企业:广陵区以机电设备、汽车零部件为主的出口企业(如部分汽配厂商)面临美国市场成本激增问题。若产品利润空间仅5%-10%(行业普遍水平),关税提升可能挤压企业利润甚至导致订单流失。供应链重构压力:江都区部分依赖美国市场的轻工制造企业(如家具、小商品)需重新评估东南亚建厂可行性。然而,东南亚国家同样被纳入高关税范围,转移成本优势受限。因未来不确定性,部分企业仍处于观望状态。扬州企业可借“一带一路”政策东风,转向欧洲、中东、中亚等多元化市场。例如,致欧科技布局欧洲线下渠道、实现在欧洲市场的收入占比达到60%的案例,为扬州企业提供了转型参考。广陵区部分电子企业已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如阿里国际站)开拓俄罗斯、巴西等新兴市场,订单量同比增速超70%。某汽车零部件企业通过研发高附加值产品(如智能传感器),将关税成本转嫁至终端价格,并依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刚性需求(如中亚基建项目),实现订单逆势增长。其品牌溢价策略与安克创新的“战略缓冲垫”模式相似,有效缓解关税冲击。某家具制造企业采用“CN+2供应链策略”,在马来西亚设立分厂,利用当地关税优势向美国出口,同时通过“中欧班列”拓展波兰、德国市场。这一模式与通达创智的马来西亚产能布局高度契合。扬州跨境电商产业园依托“离境即退税”政策,缩短资金周转周期60天以上,助力中小微企业快速响应关税变动。例如,某玩具企业通过9810海外仓模式,提前锁定中东订单,规避美国市场波动风险。设立“扬州-中亚产业合作基金”,支持企业与哈萨克斯坦、阿联酋等国的基建、新能源项目对接;推动与RCEP成员国共建海外仓,降低物流成本。设立“扬州智造创新中心”,联合高校与龙头企业攻关核心零部件技术,并通过国际认证。在江都区试点“跨境供应链公共服务平台”,整合马来西亚、越南等地的产能资源,提供关税合规咨询和物流金融支持;鼓励内销转型,对接长三角消费升级需求。扬州市政府需以政策精准赋能,助力企业化危为机,在全球价值链中占据更高位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