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从江苏角度破局长三角一体化的核心就是省域间补落差、地区间强联系,形成分布式、点对点的协同发展网络。
01江苏的尴尬
论长三角最尴尬的省份,当属江苏。
不仅省会城市南京在省内“不受待见”,在经济上,被苏州力压一头(苏州GDP是南京的1.5倍),被无锡步步紧逼(无锡GDP是南京的0.9倍);在精神上,兄弟城市视上海为灵魂归属——最近的苏州是上海外企“后花园”、次近的南通自称“北上海”,省外反倒受安徽部分地区推崇,外来人口中近四成来自安徽,被戏称“徽京”。
而且,省内离心力日增,以长江(淮河)为界划分为苏南(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苏中(南通、扬州、泰州)、苏北(徐州、淮安、盐城、连云港、宿迁),从南至北形成递进式鄙视链。
从经济体量看,“富者为南、穷者为北”,2018年全省GDP9.2595万亿元,其中苏州、南京、无锡三市就顶起半边天(贡献46.2%),是苏北五市的2倍(贡献23.1%);
从城市交通看,仅南京一城就有77条跨区断头路,苏中、苏北除徐州外,均未搭上高铁快车,苏州和南通相距仅100公里,开车需1小时,而高铁却要绕道南京耗费4小时;
从城市布局看,从南到北三大城市群(苏锡常城市群、南京城市群、徐州城市群)按行政区划而分、各自为战,经济增长极呈点状发展、鲜有互动。支柱型产业更是面临密集整治。
江苏石化企业沿江临海已形成4家国家级、6家省级、30多家市级化工园区分层集聚,环保风暴下,“263”专项行动、“四个一批”专项行动等铁腕“减化”,淘汰化工企业超2000家,诸园区亟待“腾笼换鸟”,仅宜兴一地2018年就集中整治两个化工园区和其他工业集中区。
简言之,江苏陷入总体经济向好,内部资源割裂、“北穷南叛”、产业重调的困局。
02江苏比较优势
从一定程度而言,江苏困局多由地缘因素导致,南京位置太偏西,仅东面和扬州、镇江、常州相邻,北面、西面、南面被安徽的滁州、马鞍山、宣城三市包围;
而南北发展不均远追溯及海运取代大运河,苏北对外港口的优势尽失,近可归于苏中、苏南位于上海辐射圈内,离上海越近,发展能级越强;
至于石化企业,沿江、临海而建本是出于运输便捷的考量,但不想恰好是人口密集区、经济发达带,有环境污染之患,招致环保整治则是必然。
如今,随着“3+1”要素(即高速、高铁、航空+互联网)对由地缘因素形成的城市形态、经济生态釜底抽薪,江苏省四大比较优势突显:
从地形地貌而言
江苏属长三角地区最优。
平原辽阔,计7万多平方公里,占江苏省面积的70%以上;通江达海,东濒黄海,横有长江、淮河、纵有京杭大运河,连南接北、左右逢源。
从自然资源而言
江苏是长三角地区的“生态担当”,截止2016年,省内有野生动物604种,植物资源约850多种,其中600多种尚有可利用和开发前途,到2018年初,省内自然保护区高达31个。
从人文资源而言
江苏历史悠久、人才密集,不仅是中国古代文明、远古人类、吴越文化、长江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名胜古迹遍布全省,13座历史文化名城,共23个5A级景区,实属中国省份之最;
而且集聚了全国最多的“两院”院士,共计100人,此外还有研发人员80万人、在校大学生210万人,还拥有强劲的创新创造产业化能力,科技进步贡献率高达62.0%。
从实体经济而言
江苏是全国当之无愧的“带头大哥”。江苏制造业体系完善、规模连续8年保持全国第一,2017年规上工业增加值超过3.5万亿元、增长7.5%(2018年增速略有下滑),占全国比重12.5%;还提供了园区经济可参考、可复制的范本,2016年中国产业园区百强榜上有20席来自江苏,为全省创造了50%以上的GDP、80%以上的进出口总额。
03江苏发展空间
在长三角一体化36年探索中,江苏在潜移默化中成为中坚力量,全国规模最大的制造业集群为经济一体化夯实根基,鉴于长三角进入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深度融合时期,不仅要形合,还要神合。江苏便要立足比较优势,创造特色、错位发展。
辩证来看,江苏本就有强劲的内生动力,从基建、产业、社会保障体系等多层次补足南北不均衡落差的过程就创造了发展的空间。
一方面,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现物理上的互联互通。
完善陆上交通网,2020年、2025年、2030年分别建成“三纵四横”高速铁路网、以南京为中心围绕扬子江城市群的轨道交通网(“0.5-1”小时通勤圈)、“七纵十横十联”的高速公路网;加之400多公里长江黄金水道形成沟通长江中上游的水上交通轴,十大港口精准定位,如南京港主打航运物流、镇江港围绕江海河联运;还有航空至2030年布局35个通用机场,基本实现15分钟航程覆盖全省城,届时真正实现“千里江苏半日还”、天堑变通途,进而增强南北联动、发挥廊道效应,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另一方面,地区间连接点状发展极,构建密集的互动网。
从“一带两轴,三圈一极”到“1+3”功能区,再到扬子江城市群,皆以经济发展优先,打破苏南、苏中、苏北三大板块的地理分界和行政壁垒;未来甚至可按城市共性规划布局,如按交通1小时左右的生活圈构建更具新经济特征的城市群。
但这并不意味着搞均衡化,踩高捧低,而是全面开花,将点状分散分布的市场、人才等要素模块化组合,形成分布式、扁平化、去中心、点与点对接的结构网,协同发展。
04江苏产业突破方向
在此过程中,产业不仅是省域补落差的支点,也是与外省重点增长极加强联动,利用溢出效应、轮动发展的契机。
如产业梯度转移加强地区挂钩,再如制造业与上海金融优势、浙江互联网优势相互成全。
从产业发展维度来看,强调凸显刚柔并济的特征,突破口有三:
一是成为先进制造业的主战场。未来先进制造业将成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先导力量,江苏国企占重头,肩负行使国家意志、落实国家战略的重任,担当先进制造业“前锋”责无旁贷。江苏本身也具有相应的支撑性产业基础,未来更要从产业竞争力、创新性发挥引领作用,推进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尤其加快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部署,以创新驱动发展。
二是打造生产性服务业的新高地。经济转型升级的需求客观上倒逼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并与一、二产业融合,通过跨界整合资源、创新服务供给,构建产业协同创新体系。如促进创意农业发展,通过“物流+”形式,鼓励形成线上平台展示和线下便捷运输的有机结合,完善从农田到餐桌一整条服务链。
三是构建体验经济的试验田。“向有风景的地方要新经济”。一方面,以传统文化为依托,拓展文创体验经济。另一方面,以生态为牵引力,因地制宜发展休闲体验经济。
归根结底,从江苏角度破局长三角一体化的核心就是省域间补落差、地区间强联系,形成分布式、点对点的协同发展网络。
这一过程中,省内政策导向性北移、向欠发达地区倾斜。
但一味强政府反而过犹不及,政府天然的中性与滞后和具有超前性、迭代性特征的新经济格格不入,因而要突显大市场作用,真正实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大市场体现在资源配置、要素整合上,大政府表现在制度创新和制度供给上,两者合力经营、分阶段推进。
当然,以上只是思路性、理论性的方向和框架,具体到不同领域和城市,还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推进和落实。在这方面,福卡智库在承接江苏相关项目、课题中,有更加细化的研究和方案。
福卡智库承接的部分江苏项目、课题
嘉昆太产业协调发展
戴南不锈钢制品产业的转型升级方案
无锡未来产业研究
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如皋未来发展的战略方向和实施路径研究
南通金融产业招商研究
阜宁县产业发展环境分析报告
南通金融后台服务基地研究课题分析项目
无锡对接上海战略与路径研究
天宁经开区产业定位与发展方案研究
泰州医药高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