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开启消费大时代乃大势所趋,然而,市场经济的天然缺陷使消费在微观和宏观层面上面临着“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同时,消费变革也为消费市场带来更大挑战。
这个“五一”小长假各大景区再次开启“人海”模式。
5月2日12时30分许,故宫“五一”假期门票就全告罄;5月1日当天,长城成人城,有网友吐槽“我怕是来了假长城、真人城”;泰山同样“人山人海”,一句“我后悔了,不想出来玩了,我想回家”瞬间走红网络。
相关数据也表明“五一”旅游消费火爆。
根据携程旅游发布的《2019 年五一旅游账单》,有来自 614 个国内外城市的旅游者,通过预订携程跟团游、自由行、定制旅游、当地玩乐等产品,将到达 90 个国家、地区、海内外 903 个目的地城市。
此外,携程旅游、旅游百事通、去哪儿在全国 7000 多家门店也门庭若市。
携程跟团游和自由行数据显示," 国内游消费力前十强城市 " 依次为北京、杭州、上海、福州、深圳、天津、青岛、太原、宁波和南京。这些城市五一旅游单次国内游人均花费超过 2600 元,其中北京超过 3000 元。
另外,携程跟团游和自由行旅游账单画像显示,8090 后已经成为五一出游的绝对主力人群,占出行总人数超一半;在各年龄段的花费上,50 后成为最舍得花钱的人群,单次旅游人均花费达到了 3629 元。
01大消费时代来临
“五一”火热消费的背后,中国第三次消费大升级即将开启。
美、日、韩经验显示,消费升级总体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人均GDP在1000美元以下,消费以“吃穿”为代表的非耐用品为主,处于解决温饱的阶段;
第二阶段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消费逐渐升级到以房子和车子为代表的耐用消费品,在温饱的基础之上,人们开始强调物质的贵重性;
第三阶段人均GDP超过9000美元,消费中耐用品消费增速有所放缓,服务消费开始占据主导作用,人们更加追求心理上的满足感;
而当人均GDP达到12000美元,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后,则进入第四消费时代,人们不再看中“占有”,消费需求进一步升华至精神上的富裕。
2018年,中国人均GDP已接近1万美元,基本相当于美国1975年、日本1980年、韩国1990年的水平,各国当时都迎来了消费需求的爆发和服务业占比的快速提高。
以此为依据,中国处于第三阶段,开启消费大时代乃大势所趋。
02市场经济天然的缺陷
然而,当下中国在迎接消费大时代之时还存有种种纠结。
一个根本点是,由市场经济支撑的消费存在着天然缺陷。
市场经济本身具有扩大贫富差距的趋势,尤其在当下,技术化、全球化、资本化让财富加速度向富人手中聚集,正如美国学者艾伦·杜宁的比喻:“在工业时代以前,富人骑马,穷人步行。
今天,穷人仍以同样的速度在走路,但是富人却已经从时速10公里的一匹马的速度增加到时速为1000公里的喷气式飞机的速度”。
世界范围来看,富豪榜前10%的人群掌握了全球87.8%的财富。
中国的贫富鸿沟也在不断加深。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基尼系数只有0.20左右,而2017年已上升至0.467,连续多年超过国际警戒线(0.4)。
如此显著的收入差距,不可避免地造成不同阶层在消费能力和速度上的差异。
富人不仅具备强大的消费能力,还支配着丰富的消费资源、拥有着大量的消费机会,海外购物、跨国旅行、奢侈名牌等高端消费需求在这一群体中增长迅速。
而大部分普通人根本无缘这场消费升级的盛宴,尤其是近年来房价“一飞冲天”的背景下,居民房贷呈爆发式增长,数据显示,六大行2018年投向房地产业贷款及个人住房贷款的总规模达19.56万亿元,较2017年年底的16.66万亿元增长了17.44%。
居民负债的快速攀升无疑将对消费产生明显的挤出效应。
人民网一篇网文《现在的年轻人都不爱存钱了?》就引来一片吐槽,“明明是穷,没法存钱”道出了当下消费面临的尴尬。
03消费金融是双刃剑
鉴于市场经济天然缺陷的存在,开启消费大时代的钱从哪里来?
从微观层面看,消费金融通过向消费者提供消费贷款的方式来助力居民扩大消费。
自2015年以来,乘着互联网的东风,我国消费金融的发展一日千里,各大银行、电商平台、互联网金融公司等纷纷掘金消费金融市场。数据显示, 2018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信贷交易规模达到40.8万亿元,增长率为19%。
然而,相比起发达国家成熟的消费信贷体系,我国的消费金融市场潜力尚待挖掘。
2016年我国人民币信贷余额达到106.6万亿元,其中,消费信贷余额为22.2万亿元,消费信贷占人民币信贷余额的20%左右。
而在欧美国家,居民消费信贷占国家信贷比例超过60%,为我国的3倍;中国信贷人口渗透率仅为26.7%,而美国已达到了82.0%,我国消费金融仍具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但是,消费金融是把双刃剑,与借贷消费相伴而生的便是债务危机。
近年来,居民杠杆率明显提升,尤其是花呗、白条等低门槛消费借贷方式的走红,使许多年轻一代的消费欲望被无限地拉扯、放大,而在一次次的透支消费中,过度消费和还款问题如影随形,“借新还旧”和“一人多贷”也越来越普遍。
在这样的情况下,不仅“我拿花呗赌明天,还了一天又一天”、“花呗一时爽,下月火葬场”等看似调侃、夸张的形容成为诸多年轻人的现状;更有女大学生裸条借贷的新闻层出不穷,高昂利息导致年轻人无力偿还,致使其跳楼自杀也并不罕见。这种靠过度信贷支撑起的消费只能陷入恶性循环的漩涡。
04大消费时代的支撑
从宏观层面看,中国要完成“世界生产者”到“世界消费者”的身份切换,同样面临着“钱从哪里来”的问题。
2018年,中国进口总额达到14.09万亿元,同比增长12.9%。在进口飙升的态势下,中国现有的3.1万亿美元外汇储备迟早要“弹尽粮绝”,届时又靠什么来支撑中国买遍全球?
且不说外汇储备撑不起世界最大消费市场的“野心”,人民币外流也是中国不能承受之重。
2018年全年中国出境游旅客达到1.4亿人次,比2017年1.29亿人次多出1100万,同比增幅达到13.5%。“走出去”的中国人凭着惊人的购买力“扫荡”全世界,中国游客2017年在出境游上花费2577亿美元,占全球总收入的五分之一。
然而,人民币流向世界的同时,相应的流回机制却尚未打通。
以长期雄踞世界最大消费市场地位的美国为例,高额贸易逆差之下仍能保持货币体系平衡靠的便是与大消费相匹配的金融机制。
大量美元通过投资者的投资和消费者的消费进入世界市场后,美国通过发债的形式吸纳散落世界各地的美元,形成了以纸张(美元)换纸张(债券)的流通体系。如此,在“美元—美债”的循环机制下,美国的消费大市场也得以良性运行。
目前,中国债市的开放程度远不及美国,国债债券市场的境外持有比例仅为5.66%,而美国国债的国外债权人持有比例已达30%左右。
有鉴于此,加大金融开放力度、发展人民币国家债券市场、建立起人民币的内外循环机制,方能成为消费大时代的有力支撑。
05消费变革带来更大挑战
种种纠结之下,中国消费大时代的开启也显得“一波三折”,而与此同时,各种消费变革已经露出“尖尖角”,对消费市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消费需求多元化。不同于传统“钱要花在刀刃上”的消费模式,精神需求、发展需求逐步成为消费核心;同时,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细分消费群体,例如,单身潮流下兴起的“都市单身贵族”;数字化浪潮下诞生的“二次元”群体等,各类消费群体催生了愈发多元化的消费诉求。
其次,消费理念多元化。
一方面,消费理念逐渐突破原有刻板印象,例如,女孩可以走帅气的时尚中性风;男士可以热衷护肤、追求最新的时装潮流。
另一方面,各类消费理念也在交叉、碰撞,既有消费欲望不断膨胀的享乐型消费,买劳力士是为了“追求人类机械工艺的极致”;出国旅游是因为“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又有极简消费崭露头角,“断舍离”备受推崇,“如无必要,勿增实体”成为人生信条。
最后,消费方式多元化。
线下,大卖场形势衰退的同时,微型终端、便利店、无人超市等新型消费方式开始显出勃勃生机。例如,中国便利店近年来持续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速度。
线上,居民消费网络化进程不断加快,57%的居民个人或家庭每月有网购支出。各类跨境电商的兴起也让海淘这一消费方式更为普及,2018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突破8.8万亿元,2020年有望达到12万亿元。
当方方面面的消费变革颠覆传统市场之时,标准化的流水线生产方式也不再适用,而企业却显得措手不及,生产供给跟不上消费需求的变化,这种供需失衡使得本来旺盛的现实消费需求,要么“储币待购”而不消费,要么通过境外购买来满足,产生“需求外溢”。
06中国的消费大时代靠什么来保障?
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尚未解决,消费变革又为消费市场带来更大挑战,那么,未来中国的消费大时代靠什么来保障?
过去,政策上主要以补贴的形式来促进消费,例如2008 年国务院正式提出“发展新型消费模式,促进消费升级”的目标,“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政策带来了农村地区一次巨大的消费升级。
然而,这种短暂输血带来的不过是“虚火过旺”,落后人群的消费能力本质上并未增加,一旦补贴中断,便会被“打回原形”,正如曾经在政策补贴下如火如荼的新能源车市场,补贴取消后,行业随即陷入销量尴尬期。
针对市场经济的天然缺陷,扩大消费要以增加收入为着力点。
对于政府来说,首先,有效的政策支撑将更多地从收入分配入手。
初次分配中着力提高劳动报酬比重,将更多的利益向劳动者倾斜,建立反映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关系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工资决定机制和正常增长机。
二次分配中完善税制体系,让税收真正成为调节居民收入分配的利器。如日本在经历了“失去的二十年”后,日本政府通过初次收入分配实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再分配中实行个人所得税累进税制等手段缓和了贫富差距扩大的态势。
其次,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对于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来说,养老压力倍增、医疗痼疾难除,还有教育、就业、住房等几座大山顶在杠头上,薄弱的社会保障体系意味着个人支出将大幅增加,势必降低消费倾向,对消费需求产生影响。
因此,加大社会保障投资力度、尽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已经迫在眉睫,有了养老、医疗等织就的社会保障之网,方能解除后顾之忧、放心消费。
对于企业来说,在这个消费颠覆生产的时代,必须跳出规模化、同质化的生产模式,以创新为“座右铭”,通过源源不断地开发出满足用户需求的、定制的个性化产品去占领市场,满足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
由此,中国消费大时代的帷幕也将徐徐拉开。
了解更多
关于消费问题,福卡智库进行了一系列相关研究,承接了国家发改委发展规划司的课题,并获得了好评。
关于消费的系列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