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竞争愈发白热化。
经济上,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城市竞争可谓风云变幻,强弱格局不断洗牌。
从全国经济二十强来看,这些来自各省的头部城市,GDP差距在不断缩小。
1978年,上海的GDP是排在第二十名的长春的十倍左右;1988年上海只有第二十名烟台的不到六倍;1998年降为不到五倍;2008年到2017年则稳定在四倍左右。
经过四十年的追赶,头部城市之间的实力越来越接近,这也意味着城市竞争越来越激烈。
政治上,基于制度安排上的城市竞争优势也在被大范围消解。
两会落幕不久,户籍制度改革重磅落地。4月8日,国家发改委出台《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针对不同城市提出了更为细化宽松的落户要求。文件明确:城区常住人口100万—300万的Ⅱ型大城市要全面取消落户限制;城区常住人口300万—500万的Ⅰ型大城市要全面放开放宽落户条件,并全面取消重点群体落户限制。
一纸改命,万般皆不同,户籍改革不仅意味着阻碍人才流动的“闸门”将逐渐松动,更将对中国城市竞争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城市竞争的游戏规则被全面改写。
在此背景下,城市竞争不可避免地陷入同构化的漩涡,抢人、抢钱、抢产业全面上演。
在二次城市化、区域一体化、交通便捷化的共同作用下,同质化发展似乎成为城市竞争中难以摆脱的宿命。
在未来至少一个年代内,城市间的同构化竞争只会被无限放大。
但物极必反,当城市竞争经历最后的疯狂,同质化走至极端,必将倒逼城市反思以往的发展路径与竞争模式,并寻求新的均衡点。
如此,城市竞争将回归本源。
(本文节选自《福卡分析(上海)》2019年第22期《城市竞争进入最后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