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记住账号
  • 两周内自动登录

试看报告

首页    >    试看报告    >    试看报告

举国之力已“举”不起运动会

发布时间:2019-08-05    浏览次数:
0


随着5月中旬韩国足协继泰国和印尼之后宣布退出申办2023年亚洲杯,中国作为唯一候选者“不战而胜”,在6月的亚足联表决中无悬念获得主办权。


这不禁再次强调这一事实:大型运动会在国际上普遍遇冷。


男篮世界杯自举办以来关注惨淡,连年亏损;日本2020年奥运会在国内支持率不足七成;韩国和土耳其政府宣布不再政府补贴F1赛事;尴尬的2013年亚室武会在合并后的第一年的仁川开幕式上观众仅一千多人,上座率堪堪过半。


此外,各国退出申办也渐成风气,越南在2014年突然宣布放弃2019年亚运会主办权,由印尼接盘;国际奥委会生怕后继无人而无奈之下“指定”巴黎和洛杉矶分别为2024年和2028年奥运会主办城市,甚至呼吁中国展现大国风范,主动申办。


在中国,国际赛事的吸引力同样大不如前:南京在表示“有能力举办亚运会”后遭到九成网友反对,不得不出面澄清;杭州申办亚运会的过程更是扑朔迷离,官方一直三缄其口直到亚奥理事会“官宣”。


种种事件表明,国际体育赛事正逐渐从人人争抢的“香饽饽”变成“烫手山芋”。


非政治化、非商业化的体育精神落实到大型赛事上就无法脱离社会独立存在,现代各国对运动会态度由“争”转“避”也不能免俗地暗合历史发展。


举国之力“赔本赚吆喝”的大操大办式运动会注定不能长久。


尽管如此,运动会的发展无法就此止步,因为其存在的必要性同样显而易见。


既然国际运动会无法止步,而之前举国之力的“烧钱”模式也难以为继,那么转方向则是大势所趋。



(本文节选自《福卡分析(上海)》2019年第27期《为何运动会变成烫手山芋? 》)


  •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