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记住账号
  • 两周内自动登录

产业经济

首页    >    福卡洞见    >    产业经济

消费一膨胀,“中国消费威胁论”就砸过来了,中国消费的“诗和远方”在哪里?

发布时间:2019-08-02    浏览次数:
0

导读


当下资本引领下的消费带有过度性、掠夺性,难以普世更难以持续。中国当下的消费态势比经典资本社会消费有过之无不及,也决定了“鱼尾曲线”在中国的必然性。




消费大爆炸与“消费魔怔”


全球物质消费触目惊心!


日本每年全国的鲸鱼消费量大约5000吨,占据全球鲸鱼捕杀量的80%以上。而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今年7月1日日本重启商业捕鲸。


此外,截至2017年,全球非法象牙贸易量是2007年的三倍。


人类膨胀的消费欲,导致全球80%的渔业资源处于超负荷消耗状态。40年来,全球野生动植物减少了约50%,有超过1.6万种濒临灭绝。


在全球过度消费的大浪潮中,中国消费在很多方面都“引领潮流”。


相关数据显示,中国一边在大量进口着粮食,一边每年又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


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上外卖用户规模达4.06亿,按照每单平均消耗3.27个一次性塑料餐盒/杯计算,外卖每天消耗的餐盒超过13.3亿个。以每个餐盒5厘米高计算,摞起来相当于7521座珠穆朗玛峰。每年还有2600万吨废旧衣物被扔,再利用率不到1%。


中国人的消费狂欢与消费浪费并存,消费信贷亦与消费爆炸齐飞。


除了银行信用卡、蚂蚁花呗、京东白条,还有苏宁任性付、去哪儿拿去花,“以贷养贷”比“月光族”更可怕。截至2018年第四季度末,央行最新发布的信用卡半年逾期未偿信贷总额高达788.61亿元,2008年还只有32.78亿元,10年间竟然翻了24倍。


一幅幅血淋淋的画面,一串串沉甸甸的数据演绎着人类世界的奢与荣,也揭开了消费大爆炸的喜与悲,五花八门的消费模式似乎正将人导入“消费魔怔”的失序与失控中。



三大消费模式


显然,目前的消费基本还停留在过度的物质消耗、无节制的花钱阶段。仔细梳理当前的消费模式,主要有:


“新零售+体验式”消费


 无论是B2B、C2C,还是B2M、M2C,快速发展的移动互联网让全球产生了无数个电商平台、社交购物平台,加速了“快时尚即买即扔、迅速去旧换新式的消费”。


即便是从广告、电商到线下体验式消费,也不过是资本换个姿势继续透支人们的“虚假消费需求”,焦点仍集中于沿用以一般老百姓面大量广的生活需求为基础,来释放消费欲望的思路。


“举债度日式”消费


 在这个消费金融爆炸的时代,处处是营销,很多人潜在“买买买”的消费欲被无限放大成一种政治正确。


相关数据显示,美国家庭债务率已经达到13万亿美元左右,有57%的美国人储蓄账户里的金额不超过1000美元,基本没有任何对抗意外冲击的能力。同样地,2018年全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放贷规模达到约9.78万亿元,同比增长122.9%。【据艾瑞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放贷规模4.4万亿元,增长904%。】


可是,消费金融却只是一味地刺激人们“举债借钱”,却没有教会人们如何适度理性地花钱。


智能化、科技型消费


在互联网、新科技赋能世界的新时代,智能手机、扫地机器人、智能汽车等多样化的智能产品铺天盖地。


可与科技“超摩尔定律”齐头并进的还有消费类电子产品的换新速率。资料显示,全球更换手机周期为21个月,中国换车频率是美国的2倍,平均3年多就换车,“喜新厌旧、朝三暮四”成了全球消费的常态。




过度性、掠夺性消费难以持续


可见,无论企业、资本创造何种消费模式,无一例外地都在最大化地挖掘和释放人类的物质消费欲,以期将“消费=消耗”放大到极致。


毕竟,“资本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囿于工业经济时代的常规商业逻辑,物质和效率至上,衣食住行是生活中的必需品。


相对于物质消费盈利来说,非物质消费如精神消费产品的开发盈利反而带有更大的不确定性,产品开发周期长。况且,人类由物质消费向非物质消费也有一个过渡期,不可能一蹴而就,刺激物质消费反而更符合资本追逐利润的本性。


但问题是,消费本是为了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正如马克思所言,有些消费能放射出“崇高的精神之光”,提高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然而,并非一切消费行为都是理性的,过度的物质消费就是一种资源浪费。


当下资本引领下的消费带有过度性、掠夺性,难以普世更难以持续。


一方面,人类欲求无度,但地球资源有限。


不久前国际科研小组发布了一份报告称,人类每年对淡水消耗的底线是4000立方千米,当前每年消耗2600立方千米,预计本世纪中叶将接近底线。


2018年,人类只用了212天就消耗了一年所需的粮食、木材、棉花等资源配给量。麦克阿瑟基金报告显示,纺织业每年造成12亿吨温室气体的排放,这个数目比国际航班和航运加起来都要多。服装业若不改变,将在2050年前消耗掉全世界四分之一的年度碳预算。


另一方面,消费狂欢之后将“乐极生悲”。


美国加州大火、亚洲水患、欧洲干旱、澳洲酷寒、两极冰川融化……超负荷运转的地球正以自然灾害的形式报复人类。在孟加拉国中部有超过50万人由于海平面上升而放弃了自己的家园,南极和格陵兰岛的冰川融化将导致海平面上升13米,而世界上三分之二的特大城市海拔还不足10米。


依此逻辑,资本过剩时期的两大典型特征,即全球过度投资、全民过度消费的后果可想而知。



中国过度消费隐患


反观中国当下的消费态势,却比经典资本社会消费有过之无不及。无论是负债增速、人均消费水平、资源消耗量等都令世界瞠目。


相关统计显示,中国消费的塑料占全球总消费量的15%。2018年,我国煤炭消费量为19.04亿吨油当量,全球煤炭消费量为37.72亿吨油当量,中国占世界煤炭总消费量50.5%;猪肉消费量占全球的48.83%。就连搞出的共享经济,其初衷是把分散和浪费的闲置资源整合起来,实现充分再利用,可最终在资本的裹挟下,反倒制造了更大的资源浪费,一辆自行车由25个部件和150个零部件组成,仅2017年一年报废的金属就相当于5艘航母。


毋庸置疑,中国在现有的消费模式下若任其发展,后果将不堪设想。由于人口基数大,即使现今人口的增长率有所下降,但对资源的消耗却急剧攀升,如此大的消费量再叠加世界各国共同消耗,地球的超负荷显而易见。


就整个世界而言,全人类的生态足迹在1980年就已经与地球的生产能力持平;在2001年已经超过了20%,这意味着人类需要1.2个地球来满足生产和生活对资源的需求。


从能量守恒的定律来看,有关部门预测,最迟到2030年,两个地球都难以满足人类每年的资源需求。


当物质文明的疯狂增长超过了精神文明发展的速度,必然会引起全局性失衡,冲击社会的稳定。


一来资源是有限的,当内部资源逼近极限又无可替代时,必然会加剧资源竞争。


二则物质需要金钱支撑,可过度借债会造成系统性的金融风险,当年的美国金融危机已有前车之鉴。


当各种因过度消费引发的问题叠加,势必会冲击社会稳定。更关键的是,中国还可能陷入“过度消费陷阱”之中,严重拖累未来走向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增长道路。


毕竟,当资源、原材料不够用要大量进口,实际上也会挤占国际市场的份额,带来国际问题的复杂化。愈演愈烈的“世界资源版图争夺”、“中国消费威胁论”即为明证。



未来中国的非典消费路径


因此,中国无法像西方那样以“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为基本生活方式,资源无法承受、社会无法和谐、世界无法太平,也注定了中国消费必然是非典的。


况且,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物质消费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向更高层次的非物质消费转移,这也印证了“鱼尾曲线”在中国的必然性。


换言之,中国整体消费往上走的趋势不变,只不过在同等的消费情况下,物质消费趋于无穷小,非物质消费趋于无穷大。


相关数据显示,2014年到2017年,我国城镇居民用于医疗、教育、娱乐、旅游等服务性支出占比由35.7%上升到39.6%,而用于商品消费支出(食品和服装)占比则由43.2%下降到37.4%。


由此不难预见,中国非物质消费占比和增速未来将远远大于(快于)物质消费。而且按照日本第四次消费时代的逻辑,行至80后、90后乃至00后执掌话语权的时代,他们更渴望把消费用于购买“美好的时光”,不重视物质攀比,更追求高品质、精致生活。


当下对精神消费的追捧已经显山露水,直播、短视频等新兴内容载体的崛起如此,各类网综的集中爆发如此,中国电影市场超过500亿元的票房同样如此。更早的还有知识付费、微博问答平台等。


再者,伴随深度老龄化社会到来,“有钱有闲”的老年人其消费结构也在从注重基本需求转向注重娱乐、精神和体验。“广场舞”与“太极拳”、“保健品”与“旅游老年团”……极具画面感的场景背后恰恰透视了中国老年社会的消费日益趋向于非物质领域。


言而总之,未来中国将走出一条非典的消费路径,既有恰当的物质消费,又有对“诗和远方”的追求,真正进入一个适度、理性、有质感的新消费时代。




  • 其他文章:

福卡会员

福卡智库系列产品,聚焦中宏观形势、国家战略、企业战略等领域。专供各级政府领导、企事业单位高层领导战略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