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片区“千呼万唤”,终于“尘埃落定”临港。
2019年8月6日国务院印发《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8月20日新片区正式揭牌,管委会挂牌成立,管理办法随之发布。
犹记得,2013年7月3日上海自贸区横空出世,以外高桥28.78平方公里“一枝独秀”;2015年4月20日从一(外高桥)加三(张江、金桥、陆家嘴),扩围到120.72平方公里;2017年3月底第三次升级,虽没有扩面积,却首提“改革系统集成”。
由此,从1.0版诞生到2.0版扩区、3.0版深化,上海自贸区进入“质变”的4.0版,既增设临港新片区,先行区就有119.5平方公里,面积扩大何止一倍;又对标国际竞争力最强的自贸区,承担更高的对外开放使命。
根据总体方案,新片区要求到2025年建立比较成熟的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制度体系,到2035年建成具有较强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
对此,从学者到官员、专家们几乎一面倒地看好这片荡漾着美好憧憬的热土,既有纷至沓来的炒房团,又有见缝插针的投资客,还有慕名而来的精英们,更有蠢蠢欲动的合作者。
临港被赋予极其关键的特殊任务,既肩负着浦东改革开放再出发的使命,又需践行上海建设全球卓越城市,还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国家战略,更要服务好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全球战略部署。
显然,新片区是万众瞩目、众望所归,并将以宏图大志大展手脚。
此次对新片区“大讲特讲”、大唱赞歌的背后,恰恰隐藏着自贸区6年辉煌中的苦楚与落寞。
新片区头顶自贸区光环,但其使命并不只是“特殊经济功能区”。
对于新片区而言,对外以自贸促进开放政策升级,对内则以产业发展经济、通过制度创新实践转型,既是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的新标杆,又是地方高质量发展、区域产业能级提升的新载体。
“再造一个新浦东”很大程度要靠临港。
(本文节选自《福卡分析(上海)》2019年第35期《新片区?新底线?新政策?新未来?——从五个自由到四个实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