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传统媒体和自媒体共同组成了全媒体生态,全媒体时代的生存法则是内容为王,但内容还需疏导管控,否则科技所造成的破坏将会远超其带来的效率提升。
互联网整顿愈加严厉。
最近,最高法和最高检联合发布了一份《司法解释》,对互联网信息发布给出了规范。根据《司法解释》,致使违法信息大量传播不仅可能需要承担民事责任,而且可能判刑。
这也就意味着,今后传播违法信息,就不单是封号这么简单了,而是可能要坐牢的。
事实上,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层面,对互联网的整顿可谓不断加码。
今年9月,安徽省关闭113家违法违规网站,协调有关平台依照其用户服务协议关闭3个违法违规公众账号;
今年3月以来,海南省已对“海南有料”等9家微信公众号作出永久关闭处理,对“海南财经评论”等3家微信公众号作出停止更新处理;
1-6月,江西省累计依法关闭、取消备案网站682余家,关停整改违规微信公众号27个…….
有关部门大力出手,其实和媒体大爆炸的时代影响密切相关。
可能在十年前,媒体这一个词语的含义范围还停留在电视和报纸等主流传播渠道,由国家审核监督的各类新闻娱乐节目丰富着中国普罗大众,人们习惯于从新闻的视角审视国内外发生的大事要事,将家长里短交给邻里亲朋成了当时人们茶余饭后的另一番别致景象。
而如今,一种新的以自我为中心的“自媒体”走近了我们的生活,从早期的博客、微博,到如今的公众号、视频订阅等,人们开始以个人的视角记录、发现身边发生的各类点点滴滴。
囊括文字、声音、影像、动画、视频、网页等多种传媒方式的全媒体自此横空出世。
多样化的新兴传播渠道丰富了人们表达观点和感受的方式,同时也带来了过往媒体集中管控突然放开后的种种弊端。
2018年5月,拥有百万粉丝的情感咨询类网红“Ayawawa”因发表涉及慰安妇的不当言论被微博封停半年。
今年2月,长期营造两性对立的“咪蒙”因旗下公众号“才华有限青年”发表一篇《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走向了风口浪尖,引发负面舆论风波的“咪蒙”最终被注销了微信公众号,其他平台也纷纷跟进处理。
然而当今时代,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几乎不再关注传统媒体,自媒体俨然已经摆脱过往小众、低调等符号,成了新时代的电视报纸,不禁让人唏嘘未来媒体的发展何去何从。
技术迭代
自媒体的快速发展,背后承载的其实是技术的迭代。
从智能手机诞生伊始,信息便不再局限于特定的采集手段和工具,随时随地成了老百姓记录身边事物的方式。
高速便携的移动互联网使得以往受制于传播渠道的沟壑被打通,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类形式的内容井喷式发展。
与其相匹配的是各类平台独辟蹊径、不遗余力地创造多样化的媒介载体。
2012年8月23日,微信公众号平台正式上线,自此微信不再是短信的升级和扩充,成为了一个集资讯、社交为一体的全能平台。
2019年第一季度 ,仍保持发文的公众号累计达175.6万个,累积发文量为3.22亿篇,平均每月产出1.07亿篇内容。
如果说媒体传播技术1.0靠的是文字、2.0是图像,那么3.0就是视频的时代。
2016年9月,“抖音”短视频平台火速崛起,4G技术的普及化使得用视频记录传输变成了不再昂贵和奢侈的事,视频具有的多样化信息程度可以大大丰富以往文字和图片所无法触及的角落,使得“自媒体”的门槛再一次被降低,不少网红、主播、up主呈现低龄化、低文化程度化、低素质的“三低”趋势发展。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对于媒体来说,技术终究只是手段,而非目的。
过度依赖技术带来的噱头,将媒体运营看成了一门追求眼球的生意,往往会忽视了媒体的实质是传播信息、引发思考等原教旨要义,可谓舍本逐末。
媒体变革与时代浪潮
从内在根源来看,媒体的变革与时代的浪潮息息相关。
媒体作为一种商业模式,它贩卖的核心产品是信息,而信息作为一种非物质财富,旧时代一直是非必要消费品,而这种非必要消费品却和一般精神财富中的艺术、美学等不同,信息的多寡实则决定了一个人在人生历程中的命运轨迹。
如果将人生的进退看作是一个不断决策的过程,那么无疑在每一个时间节点所掌握信息量的多少,则可以成为一个人对于未来理性决策的有效修正,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为何长期以来信息作为非必要消费品,却长期被垄断在权贵阶级的手中。
时间到了新时代,随着生产力的高速发展,人们的闲暇时间开始变长,当以往的生存需要的物质财富一一得到满足后,人们开始产生了新的方向,掌握信息开始成为第一需求。
简而言之,对幸福生活的追求,时代变了,内容也变了。
互联网也抽掉了“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根基、信息进入平民化时代。
对于这一点,中国人民可能非常有发言权,代表生活水准的“三大件”伴随新中国的发展一直在变化,从“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到“冰箱、电视、洗衣机”,再到“空调、电脑、录像机”。
4G时代,可能“头条、抖音加微信”就成了人民在移动互联网上遨游的“新三大件”。
另外,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速,“世界是平的”正在我们的生活中按序上演,助推了信息大爆炸。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乐玉成曾经指出,中国有8亿网民,近1.2万种报纸期刊,每月微博活跃用户超过4亿,网民每天产生的信息量多达300亿条。
而在这样的背景下,内容显得尤为重要。
湖南卫视曾在中国地方卫视的争雄中脱颖而出,对于综艺品质的追求是其成功关键。
而新时代优酷、爱奇艺等平台则不拘泥于特定形式,将各类互动搬到互联网平台上,脱口秀、真人秀等新内容层出不穷,牢牢把用户的喜好掌控在手,其制胜之处就是不断贯彻“内容为王”的宗旨。
新时代媒体弊端
“内容为王”是新时代媒体的发展要义,但凡事有利有弊。
当今的各类自媒体平台上,为追求内容的“出奇制胜”,充斥着大量的虚假、不良和欺诈信息。
这些信息的产生,其实也非一日之寒,曾经准确预测特朗普将成为总统的未来学家托夫勒指出:“未来谁能抓住眼球,谁就能成为社会的中心。”可见,新时代实则是一个“眼球经济”时代。
因此,形形色色的自媒体运营者为了“吸粉”、“加关注”、“求阅读”可谓无所不用其极,一篇篇“10万+”爆款被精心设计迎合不同群体的特定心理,诱导消费、博取同情、兜售焦虑。
同时,一些整合、分析信息的技术被广泛运用到自媒体营销、变现的渠道当中。
人工智能也使得各个自媒体平台利用无处不在的互联网信息进行定向人群的划分,产生了一系列可被精准操控的广告投送方案。
可以说,用户本身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形成用户购买决策的一系列过程如何被可操作化,大众被消费主义绑架,变成了一个失去自我意识的木偶。
另外,这些忽明忽暗的“半垃圾信息”的危害实则大于纯粹的“垃圾信息”,因其隐蔽和具煽动性产生惊人的破坏,一些经过伪装的“医疗小常识”甚至耽误正常治疗,引发不具识别能力的普通人生命危险。
最后,原本以记录、分享生活的自媒体丧失了作为传统媒体补充监督的纯粹和客观,变成了一个个利益至上的广告主、二道贩子、商业掮客。
监管趋势
“全媒体”时代的趋势不可逆,而内容的爆发增长缺乏平衡也将走向规制。
其实站在更为宏观的视角来看,“全媒体”时代是新时代信息文明和既有秩序勾兑产生的结果,经历爆发增长后或将从离散中回归,使得时代注意力获得均衡化。
因此,借鉴既有秩序的一些监督管理办法,将其融会贯通到“全媒体”的管理当中将迫在眉睫。
而未来的监管趋势也是可预见的:
源头上将做好管控,区分个人和企业在公共领域所传播的信息数量和质量,甄别其所发布内容是否为虚假、不良、欺诈信息,再根据情节不同进行处罚公示,这样发布者会在原有人工成本上额外增加上获罪成本,使得靠低俗擦边的营销行为的概率降低。
内容上将进行分级,参考国外各大影像游戏出品的制定分级方案,对一些不合时宜的内容和信息进行分类,平台也应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核实使用者的真实信息,有助于让不具备识别能力的未成年儿童得到有效和充分保护。
细节上将实行问责,引入大数据系统对公民或企业传播的信息进行谣言甄别筛查,并可以参照机动车驾驶员管理办法中的积分制度,对造谣、触犯禁区者进行扣分,当规定期限内的积分扣光以后,罚其在此期间禁言,从而使“造谣生事”、“无脑转发”等盲目行为一定程度得以疏导和减少。
综上,科技的每次进步配套而行的应是制度建设,否则面临人性和资本,我们可能收获的破坏远大于效率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