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记住账号
  • 两周内自动登录

宏观政经

首页    >    福卡洞见    >    宏观政经

修改了十六遍,发出来不容易!这篇关于“十四五”的文章到底说了什么?

发布时间:2019-12-07    浏览次数:
0

导读



两种力量相互交织、叠加,加剧和放大了“十四五”阶段的复杂、多变之势。



2019年是“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形成年,2020年是“十四五”规划的编制年,上至中央、下至区县,对“十四五”规划的前期研究已经在如火如荼地全面铺开之中。


鉴于五年规划是一国、一地未来一段时期内的指导纲领,需要在规划前深刻了解“十四五”所处的世情国情,做到有预见才能有预案。


然而,作为衔接“两个一百年”的首个五年规划,“十四五”规划所面临的复杂形势前所未有。


从全球而言,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市场经济、世界贸易、资本金融、科学技术四大变量扰乱当今世界;


从国内而言,当下我国面临似乎势均力敌的两个方向的力量,让人产生“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的感觉。


这也使得政、学、商各界,对于“十四五”阶段的看法和预测的离散度前所未有之大。


本文着重对“十四五”面临的国内背景作出判断和预测。





看清形势需要正反两个方面看,但是,鉴于内容被认定敏感,无法在此发布,具体不在此展开。估计读者们对于不乐观因素也都会至少略知一二,只好自行脑补吧,或者参阅福卡智库内参《福卡分析》,相关文章有详细分析。


接下来还是看乐观的方面,这些代表机会点,也代表希望。




“正向6+1”


有反向也有正向。“正向6+1”——二次城市化、大交通、大消费、大通讯、大文化、金融大发展+外部空间,让中国经济孕育、积蓄并释放着新的上行动力。


一,如果说一次城市化将乡村变成城市,那么二次城市化则是将城市变成都市,二次城市化浪潮将进一步释放中国经济增长潜力。


过去40年,中国城市化率从1978年的17.9%提高至2018年末的59.6%,几乎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近6.6亿人口从农村进入城市,尤其是1998年住房市场化改革之后,几乎所有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都在“大干快上”,城市化进入“超车道”,构成中国经济增长底色。


如今中国进入二次城市化阶段,从特大城市外围到大型城市功能迭代,从县市区域联动到特色小镇以点带面,从湾区经济大行其道到超级都市圈、城市群发展,二次城市化依然将扮演中国经济的引擎。


二,到“十三五”末,高铁营业里程达到3万公里,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15万公里,建成500个通航机场,新增沿海港口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约180个……大交通最能彰显中国“基建狂魔”本色,撬动GDP增长也最为“简单粗暴有效”。


三,大消费时代来临。从2013至2017年,最终消费支出的年均贡献率为56.2%,2018年消费对GDP贡献率则达到了76.2%,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首。


不仅如此,消费还将改变中国,消费升级带动制造业升级,实现从出口大国到消费大国转变,消费驱动的外贸逆差加速人民币国际化。


四,大通讯“弯道超车”。鉴于在通信系统、设备制造、基站、产业链、编码领域的标准立项等方面中国都胜出一筹,中国抢占全球5G主导权的胜算颇大。


而5G网络的横空出世不仅能提高数据传输速度,还将推动互联网进入万物互联时代,物联网、云计算、AI、VR/AR等新技术和5G相结合,将催生更多新应用、新业务,革新各行各业。


五,文化将成为21世纪国家战略,一边是文化产业化,另一边是产业文化化,各行各业被文化格式化,大文化发展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六,金融大发展、金融大开放。以2017年金融工作会议为标志,在政策层面上开始“去杠杆”,给伪市场金融戴上枷锁,矫正了中国金融业发展此前“脱实入虚”的发展方向,避免金融走上华尔街的道路。


此外,“一带一路”战略、人民币国际化趋势,以及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等,都为中国经济打开了未来外部发展空间。




倾斜与破局


正是因为反向“6+1”种变量和推动经济向上走的“6+1”种力量相互交织、叠加,加剧和放大了“十四五”阶段中国经济的复杂、多变之势。


如果说“十三五”时期是对峙和相持时期,那么“十四五”时期可能将进入倾斜与破局,毕竟新经济进入动能释放期、新技术产生爆炸效应、新模式层出不穷、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等“轻舟已过万重山”,这使得中国经济依然处于相对较高增长的大趋势并未改变。


不过,“反向6+1”不会在“十四五”期间全面消退,甚至还会起到负面激励作用。就去产能而言,中国庞大产能走到了市场经济的极限,在中国非经典意义的市场经济中,其“出清”过程还取决于压力大小。


而且如果按市场经济的硬约束进行平衡,中国无法承受去产能的后果,所以庞大产能还需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输出世界。


又如中美贸易冲突,其实是中美经济结构及总量规模逐渐换位过程中的必然,背后始作俑者实则为跨国企业和金融资本,但在“修昔底德陷阱”甚嚣尘上之时,这一“国家的误会”将难以取得共识。


但压力将倒逼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让中国真正地进一步融入到世界的大潮中。




避免陷入“误区”


形势之变、规则之变、条件之变等“三变叠加”已然使得五年规划难度增加,何况基于五年规划开局与行动通常背离的规律,“十四五”规划要避免延续以往规划思路,以免陷入以下“误区”,以致沦为“鬼话”。


一是把握不好目标导向,规划往往体现政府的主观价值取向,用期望目标代替现实发展,而事实上期望值并不一定等于最终可实现目标。


一般而言,上一轮五年规划中,多出的过剩将“收获”于下一个五年,因此,“十四五”规划还需注意收拾一地鸡毛的境遇。


二是把握不好现实约束的均衡,忽视了经济大势不可逆的决定性作用,从规划的顶层设计到具体制定者始终以为通过“规划”可超越规律、熨平波动,这实质上是没有认清和把握大政府与大市场的平衡关系。


就以“十三五”为例,虽遭遇前所未有的政府作为与前所未有的市场硬约束,但从目前的现实而言,可以说“十三五”是改革开放以来首次由市场硬约束导致的各行各业的全面洗牌。


三是来自政府换届的冲击。有些地方“一任领导一套规划”,热衷重起炉灶,诸如“张书记来了种梨、李书记来了种桃”,政策“翻烧饼”、产业“走马灯”现象时有发生。


  • 其他文章:

政府专项咨询类

福卡智库财经传媒系列产品,聚焦中宏观形势、国家战略、企业战略等领域。专供各级政府领导、企事业单位高层领导战略决策。